24节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如题所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指春季的开始。

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

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

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来临。

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立秋:秋季到来。

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寒冬天来临。

小寒:开始寒冷。

大寒:最冷的时候。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歌-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夏满芒夏署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至:夏天来临。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冬至:寒冬天来临。小寒:开始寒冷。大寒:最冷的时候。

每月两节不变更指的是: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全年)。

最多相差一两天指的是:节气时间和预测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到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指的是:前半年每个月节气一般是在6号和21号。

下半年是八、廿三指的是:后半年每个月节气一般是在8号和23号。

拓展资料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江淮地区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2月18或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节气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显著减弱,长波槽脊调整转换周期变短,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

3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进入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开始出土活动,故取名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中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

4月4日-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开始清明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入夏时间各地并不一致。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从小满开始,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是指小麦,大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抢收十分急迫;“种”指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30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12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不差一二天。


    节气: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署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一年中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

最多相差一两天。(每个节气所在的时间和预测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上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6号和21号)

下半年是八、廿三(下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8号和23号)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