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人口迁移的知识点?

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思考]①出国旅游属国际人口流动 ②我国大学生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属国际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
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
3、特点
国际人 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口迁移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现代),发 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 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人口迁移流向 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
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
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人 历史上 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口迁移 2个阶段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 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迁移原因:推拉效应 迁出地不利条件,迁入地有利条件
4、原因 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
5、其他 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
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
〔思考〕美国老年人迁往阳光地带原因: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较低的生活费用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角度
(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木桶效应)、经济等
阳光、空气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目前,用粮食生产来估算承载力应用最广泛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 16亿。
合理人 定义:养好的最大人口数,更有意义,“发展”角度
口容量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不确定 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
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特点:相对性。世界60亿,中国8-9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08
、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思考]①出国旅游属国际人口流动 ②我国大学生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属国际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
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
3、特点
国际人 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口迁移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现代),发 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 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人口迁移流向 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
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
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人 历史上 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口迁移 2个阶段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 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第2个回答  2008-07-08
人口迁移的知识点:
一、人口迁移的含义: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二、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国界):
1国际人口迁移:
近代:旧大陆向新大陆;
现代: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2国内人口迁移:
古代:安史之乱;
近代:闯关东;
现代:支边/务工。
三、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
2政治因素:政治迫害,战争,支边。
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
4生态环境因素:灾变(天灾/人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7-08
建国后 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迁移原因:推拉效应 迁出地不利条件,迁入地有利条件
4、原因 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
5、其他 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
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
〔思考〕美国老年人迁往阳光地带原因: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较低的生活费用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角度
(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木桶效应)、经济等
阳光、空气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目前,用粮食生产来估算承载力应用最广泛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 16亿。
合理人 定义:养好的最大人口数,更有意义,“发展”角度
口容量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不确定 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
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