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身高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古代人身高问题

首先谈一下古人的普遍身高。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个别达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高了2-1.6=0.4米。考虑到现在中国人身高1.7-1.8米的比较多,比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汉的中国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再谈谈兵马俑的问题。兵马俑的性质是秦始皇死后的阴间卫队,士兵都是经过选拔的,秦人选拔的具体标准目前还不很清楚,不过根据其他朝代的一般情况看,皇帝的卫队士兵在身高上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秦代的卫队士兵基本也是要求身高比较高(否则弄一帮身材矮小的卫兵,在当时实在是缺了点威慑力,疾风以为:卫兵除了保护皇帝外,还有仪仗队的性质,因此士兵身高需要比较高,以张显国家的宏大气势)。目前已发现的秦兵马俑的身高,通常在1.8-1.9米,尤以1.8米出头的为多。参见上一段的论述,古人1.8米多的,就是相当高的了(秦兵马俑基本是当时身高最高的一群士兵的造型)。而现在人1.8米以上的并不算少,一般北方的现代士兵,身高多在1.8米以上。由此可见,古人比现代人身高略低。
综上所述,古书中的记载,应该按照当时的度量衡计算,例如“七尺男儿”,按照现在1米=3尺的标准算,那就是2.3米多了,全世界也没有几个能达到的吧?古书中的记载必须进行核算,核算之后就不会觉得很夸张了(略微的夸大或者对极个别人的夸大还是可能的)。满清时代的人和秦汉时代的人,身高并无太大区别,现代人由于营养充分,身高才略高了些。所以现代人还是要比古人略高一点。
是否欧洲人身高一直高于亚洲人?
基因有很大关系,饮食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亚洲人的基因和欧洲人不一样,这也和各洲人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英国人,最早是从一个叫英格鲁的庞大的原始部落演变而来的,他们最早被称做英格鲁撒克迅人,他们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就是很显著的例子,吃生肉,捕杀动物,大量的生肉中的粗纤维,和剧烈的运动,让他们的身体变的高大,健壮,性格也凶猛野性。而我们亚洲人,则不同,所以,我们在身材上会有部分差异。

古代人身高比现代人高吧?

中国古人比现代人略矮,和建国以前的人的身高基本一致。
首先谈一下古人的普遍身高。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个别达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高了2-1.6=0.4米。考虑到现在中国人身高1.7-1.8米的比较多,比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汉的中国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再谈谈兵马俑的问题。兵马俑的性质是秦始皇死后的阴间卫队,士兵都是经过选拔的,秦人选拔的具体标准目前还不很清楚,不过根据其他朝代的一般情况看,皇帝的卫队士兵在身高上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秦代的卫队士兵基本也是要求身高比较高(否则弄一帮身材矮小的卫兵,在当时实在是缺了点威慑力,疾风以为:卫兵除了保护皇帝外,还有仪仗队的性质,因此士兵身高需要比较高,以张显国家的宏大气势)。目前已发现的秦兵马俑的身高,通常在1.8-1.9米,尤以1.8米出头的为多。参见上一段的论述,古人1.8米多的,就是相当高的了(秦兵马俑基本是当时身高最高的一群士兵的造型)。而现在人1.8米以上的并不算少,一般北方的现代士兵,身高多在1.8米以上。由此可见,古人比现代人身高略低。
综上所述,古书中的记载,应该按照当时的度量衡计算,例如“七尺男儿”,按照现在1米=3尺的标准算,那就是2.3米多了,全世界也没有几个能达到的吧?古书中的记载必须进行核算,核算之后就不会觉得很夸张了(略微的夸大或者对极个别人的夸大还是可能的)。满清时代的人和秦汉时代的人,身高并无太大区别,现代人由于营养充分,身高才略高了些。这些就不再赘述了。
希望以上能解答你的疑惑。

到底古代人身高高还是现代人身高高?

说不定,你看秦始皇兵马俑的身高,那可是按照秦兵为样本一比一的做的。还有保存到现在的那些古代的兵器,服饰。真的很难说。

古代人身高比现代人高吗?

中国古人比现代人略矮,和建国以前的人的身高基本一致。
首先谈一下古人的普遍身高。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个别达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高了2-1.6=0.4米。考虑到现在中国人身高1.7-1.8米的比较多,比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汉的中国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再谈谈兵马俑的问题。兵马俑的性质是秦始皇死后的阴间卫队,士兵都是经过选拔的,秦人选拔的具体标准目前还不很清楚,不过根据其他朝代的一般情况看,皇帝的卫队士兵在身高上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秦代的卫队士兵基本也是要求身高比较高(否则弄一帮身材矮小的卫兵,在当时实在是缺了点威慑力,疾风以为:卫兵除了保护皇帝外,还有仪仗队的性质,因此士兵身高需要比较高,以张显国家的宏大气势)。目前已发现的秦兵马俑的身高,通常在1.8-1.9米,尤以1.8米出头的为多。参见上一段的论述,古人1.8米多的,就是相当高的了(秦兵马俑基本是当时身高最高的一群士兵的造型)。而现在人1.8米以上的并不算少,一般北方的现代士兵,身高多在1.8米以上。由此可见,古人比现代人身高略低。
综上所述,古书中的记载,应该按照当时的度量衡计算,例如“七尺男儿”,按照现在1米=3尺的标准算,那就是2.3米多了,全世界也没有几个能达到的吧?古书中的记载必须进行核算,核算之后就不会觉得很夸张了(略微的夸大或者对极个别人的夸大还是可能的)。满清时代的人和秦汉时代的人,身高并无太大区别,现代人由于营养充分,身高才略高了些。这些就不再赘述。
附:
度制 时代 单位换算 公制换算(厘米cm)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尺 = 15.8, 1寸 = 1.58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北朝: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 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 1寸 = 3.4
量地尺: 1尺 = 32.7, 1寸 = 3.27
营造尺: 1尺 = 32, 1寸 = 3.2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营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

古代人身高9尺等于现在身高米几?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
求采纳

为什么古代人身高比现代人高

中国古人比现代人略矮,和建国以前的人的身高基本一致。
首先谈一下古人的普遍身高。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同时,参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多,在现在也算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个别达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当时大多数人高了2-1.6=0.4米。考虑到现在中国人身高1.7-1.8米的比较多,比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汉的中国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再谈谈兵马俑的问题。兵马俑的性质是秦始皇死后的阴间卫队,士兵都是经过选拔的,秦人选拔的具体标准目前还不很清楚,不过根据其他朝代的一般情况看,皇帝的卫队士兵在身高上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秦代的卫队士兵基本也是要求身高比较高(否则弄一帮身材矮小的卫兵,在当时实在是缺了点威慑力,疾风以为:卫兵除了保护皇帝外,还有仪仗队的性质,因此士兵身高需要比较高,以张显国家的宏大气势)。目前已发现的秦兵马俑的身高,通常在1.8-1.9米,尤以1.8米出头的为多。参见上一段的论述,古人1.8米多的,就是相当高的了(秦兵马俑基本是当时身高最高的一群士兵的造型)。而现在人1.8米以上的并不算少,一般北方的现代士兵,身高多在1.8米以上。由此可见,古人比现代人身高略低。
综上所述,古书中的记载,应该按照当时的度量衡计算,例如“七尺男儿”,按照现在1米=3尺的标准算,那就是2.3米多了,全世界也没有几个能达到的吧?古书中的记载必须进行核算,核算之后就不会觉得很夸张了(略微的夸大或者对极个别人的夸大还是可能的)。满清时代的人和秦汉时代的人,身高并无太大区别,现代人由于营养充分,身高才略高了些。这些就不再赘述。
附:
度制 时代 单位换算 公制换算(厘米cm)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尺 = 15.8, 1寸 = 1.58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北朝: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 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 1寸 = 3.4
量地尺: 1尺 = 32.7, 1寸 = 3.27
营造尺: 1尺 = 32, 1寸 = 3.2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营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
引自:tgw791013

古代人身高大都有多高?

凡是看过古代章回小说和武侠小说,或听过评书艺人讲历史传奇故事的人,多半还记得作者在描述古代英雄侠士时,常用"身高八尺"或"八尺有余"来形容他们的高大,甚至还有"身高丈余"之说!按今天国际统一的公制长度来说,我国现在的一(市)尺的长度为33.3公分多一点,仅以作者形容古代大个子较小的"身高八尺"来计算,也高达2.66米还多一点了!比我国大个子优秀篮球运动员姚明还高锝多,难道我国古代人真比现代人高大么?非也!那就是古代章回小说与武侠小说的作者胡编乱造了吧?也不是。那又为什么呢?说来也不神秘,简单地讲,是因为古代之一尺比当今一尺的长度小的原故罢了。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先民就为了修房量地而创造了长度单位"分、寸、尺、丈",即10分为"寸",10寸为"尺",10尺为"丈"。只不过年代越久远,"尺"的长度越小而己。如我国神话章回小说<<封神榜>>所描述的商朝和周朝,商朝制定的统一"尺"长度仅为16.95公分,周朝的"尺"长度增加为19.91公分。若章回小说和武侠小说是写这段历史时期的人,用"身高八尺"或"八尺有余"来描述当时的大个子也不为怪了,因为折合为今天的公制长度也只有1米7左右的高矮,即使"身高丈余"的特大个子的身高也在1.9米至2.15米之间,同姚明的身高差不多。周朝以后的近千年时间,历代王朝制定的"尺"长度虽然又有所增加,但都未超过25公分,平均"尺"长度为24公分左右。描写这段历史时期的大个子古人"身高八尺"或"八尺有余"也恰当,因按平均"尺"长度24公分来计算,大个子古人的身高也在1.8米左右。但是从后魏王朝到清代,特别是唐代(含唐代)以后,"尺"的长度均超过了30公分,清代已为32公分了。倘若古今作者描述的是这段历史时期的人还"身高八尺"的话,的确也有胡编乱造之嫌了!轻者,也可说不认真研究我国古代史了吧?

古代人身高到底有多高

古代人身高平均大概一米七 *** ,和现代人应该差不多……
我看好多人都说不可能,现代人吃的好穿的好住得好怎么可能比古代人还矮,人类身高确实是在不断增长中。但是我们别忘了,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战乱频发,那士兵里面不乏平常百姓家的男子去当兵的吧,而且选的应该是成年壮男,肯定在当时属于比较高的了。战争就会死人,所以大部分都死了,而且死的大部分都是个高的的男子,所以剩下的人再繁殖后代,肯定不如之前,当然,百姓安居乐业之后人们普遍身高都会增长,但架不住每隔一段时期就会有战争爆发,所以古代人的身高应该是上下波动的,但是也应该不会太多。
秦始皇兵马俑,里面的士兵大都在一米八以上,一米八以下很少的,更有甚者一米九几快两米,应该不是为了吹牛才这样做的吧。
我比较喜欢看三国,里面动不动就身长八、九尺,一尺23厘米,折合到现今也得在一米八到两米一之间呢,再想这些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一类,所以古代人算上平常老百姓,身高在一米七几差不多,没准比现代人还高呢。

古代人身高一丈是有多高?

不知道古人的“寸”和今天的“寸”不一样吗?...古
人随便一个身高一丈二,难道是三米多,实际只有今天的1.8米高,,差不多只能
换算到今天的“尺、寸”的一半,你量量三寸以下是哪里啊.
,《史记·禹本纪》说,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实际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仅1.60米高。有关专家根据各种古籍,推算出历代一尺的长度:战国一尺为22.5厘米;汉朝为23.1厘米;三国24厘米;晋24.5厘米;南北朝24.2—29.6厘米;隋29.6厘米;唐30厘米;宋31.2厘米;明、清32厘米。

古代人的身高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资料2: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寸,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度制 时代 单位换算 公制换算(厘米cm)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尺 = 15.8, 1寸 = 1.58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北朝: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 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 1寸 = 3.4
量地尺: 1尺 = 32.7, 1寸 = 3.27
营造尺: 1尺 = 32, 1寸 = 3.2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营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