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装饰到尊卑标志,古代日本纹身,与秦汉、吴越文化有何联系?

如题所述

中日交流源远流长,我们素来知道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知道圣德太子和“日出之国”的轶事。然而,少有人知道,日本本土的纹身习俗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中日两国的早期交往

1.早期中国的移民活动

中日韩在地域上联系紧密,历史上也渊源颇深。每当中原遇到天灾人祸,日韩两国常常因为不近不远的距离,成为古代中国人避难的最佳选择。《藤野先生》提到一位明朝遗民在明亡之后常住日本讲学,实际上,中原向日本、韩国移民的历史也极为悠长。

武王灭商之后,箕子远走辽东,建立了箕子朝鲜。至于本文的主角日本,中国移民的到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齐、燕百姓,为避秦国兵峰,远走海外,几十年后,出现一位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术士——徐福。

主要为躲避战乱和高额赋税的人们来到了日本,给日本带来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逐渐融入日本社会之中,成为“渡来民”。

2.日本与中国的官方往来

日本在中国古籍的第一次出现,应当是《山海经》,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的记载。另外,《山海经》提到的黑齿国与古代日本习俗也有相似之处,应当是地理知识水平受限之下充分发挥想象的产物。

这给我们提供了中日的民间移民活动上限仍可以推移的猜测,然而不够充分,姑且作为一种可能。

汉代史书诚实地记录了几次中日官方交流的成功尝试。时任大汉帝国安汉公的王莽同志向皇帝上书称“东夷王度大海奉国珍”,颇有点地方大员恭贺祥瑞的意思。

其后便是大名鼎鼎的“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这一印绶后来成为日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总之,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短暂的距离,追求和平、发展生产的需要,中日的民间和官方交流早已开始,为日本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古代日本的纹身习俗

1.纹身的发展

据研究,纹身出现于日本绳纹时代晚期,经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仍然存在,贯穿整个上古时代的日本。当然,发展的过程中必定还是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绳纹晚期其作为防水害的身体花纹出现在关东及中部地区,后逐步扩散,至弥生中期几乎遍及列岛的主要区域,并逐渐演变为身体的装饰或尊卑的标识等。弥生后期到古坟时代,它变化为低等部民的标记,甚至作为墨刑充当刑罚手段之一。

仅从本土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要理解纹身的几个变化,应当看到:第一,在绳纹时代晚期,关东及中部地区人口相对集中,数量较多,曾经应当十分适宜居住。

第二,弥生时代对标中国的战国末期到三国时期,这一时期,来自中国的移民增多,农业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 人口分散到更为广阔的地方,纹身的习俗也因此发扬光大。第三,弥生时代后期以后,阶级社会进一步发展,纹身由习俗变成惩罚。

2.纹身的功用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倭人》记载:“倭人在北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男子无大小皆黥面纹身。夏后少康之子封于会稽,断发纹身,以避蛟龙之害。诸国纹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计其,当在会稽东冶之东。”

这里提出,纹身首先是日本的一个习俗,最初用于“以厌大鱼水禽”,当阶级社会逐渐发展,纹身就发展出“稍以为饰”的审美功能和“尊卑有差”的等级功能。

秦汉、吴越文化的影响

从绳纹末期开始,来自大陆的移民登陆九州,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不仅改变了列岛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速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并最终促生了稻作的弥生文化。而结束靠自然吃饭的绳纹文化,捕鱼的必要消失,纹身最初的保护捕鱼者的功能于是减弱了。

1.所谓“断发纹身”

说到中国的断发,首当其冲的就是吴越。日本纹身的习俗,固然有靠海吃海的原始诱因,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最初出海移民到日本的就是吴越人民,鉴于当地人民时常出海打鱼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最初的吴越移民是被海风吹往日本南部,不由自主地在那里扎根。

吴越本来就是断发文身的,而日本又“男子皆面纹身,闻其旧语,自谓太伯之后”。太伯者,吴太伯是也。吴越移民安能不心生亲切?

于是接受了吴越移民帮助和影响的日本纹身习俗,增添了更为多样的纹饰,有了自己的审美和尊卑的功能,至此,吴越移民帮助尚且在分裂割据的日本构建了悦纳本土习俗的简陋而初见规模的等级秩序。

2.秦汉文化对吴越文化的修正

如果说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秦汉文化就代表了中原。抛开日本本土的各种因素不提,纹身之所以从多姿多彩的有初步的等级尊卑差异的样子变成边缘人群的专属,成为“惩罚”和低贱的象征,秦汉的中原文化不可忽视。换言之,正是秦汉文化相对吴越文化的胜利。

奴隶制五刑之中的墨刑,也即黥面。墨刑在我国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夏朝,此后至秦汉都不曾间断,秦朝尤盛。而黥面则发端于秦律。在实践中,这样的刑罚主要有标记罪犯、侮辱人格的作用。然而,相对的,吴越文化对面的态度截然相反。

一直以来,中国北方容易胜于南方,秦吸收了吴越文化,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更是文化层面上的大获全胜。或者说,一直以来,吴越人成为中原人的俘虏,而吴越俘虏断发纹身,渐渐地,俘虏与纹身联系起来,中原主动创造出墨刑进行标记。

对日本来说,吴越人出海东渡,秦汉人经由朝鲜,汉人甚至能够与日本交流交往,双向互动,文化的影响力自然非同一般。而这时日本由之前的百余国到三十多个国家,统一成为一种趋势,自然更要拥抱君主集权的帝国。这样,促成了纹身含义的最大转变。

小结

纹身的变化以小见大,足以看出日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个海洋民族,尽管在饮食上脱离了海的范围,在性格上却可以是“海”的。他们积极的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作出本土化和创新。

纹身的出现源自渔猎中的自保,是绳纹人作为海洋民族的必然选择;转变为装饰和身份象征既是世界纹身习俗所共有的特点.

也是在吴越文化的作用下,海洋民转型为农耕民后,土著文化与移民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最后转变为墨刑和低等民的标识,主要是摄取了更为先进的秦汉文化,同时保留土著纹身习俗固有的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7
花纹出现在关东及中部地区,后逐步扩散,至弥生中期几乎遍及列岛的主要区域,并逐渐演变为身体的装饰或尊卑的标识等,弥生时代后期以后,阶级社会进一步发展,纹身由习俗变成惩罚
第2个回答  2021-03-11
古代日本是古中国的一种延续和传承,他们当地的一些习俗都是引用了我国以前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