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在临死前才明白,项羽当年在乌江自刎的原因?

如题所述

桥归桥,路归路,万般浮华梦,皆为一场空。尘归尘,土归土,千般疚苦处,诸业授己身。刘邦作为一代开国帝王,成就大汉王朝四百年的江山基业,生前无论权力、功名、爱妾和江山,刘邦都站到了人生的最高点,但纵然作为一代帝王,无论刘邦成就的丰功伟绩有多大,到头来都难道一死。

此时的刘邦回忆起自己征战一生,这时年迈的刘邦不免想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对手——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的场景。

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段话不禁在刘邦的耳中回想起来: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千年年来,后世无数文人墨人对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事情感到惋惜 ,甚至后世不少文人墨客认为楚霸王项羽当年只要肯过乌江,他日卷土重来未可知,因此这才有后世文人墨客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些诗句,司马迁也将楚霸王项羽列入《本纪》中的《项羽本纪》

楚霸王项羽当年在乌江自刎时,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然而,我认为这是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借口,更多深层次的原因在项羽和乌江船夫对话过程中,项羽已经吐露出,这便是项羽当年在江东起兵时候所率领的“江东八千子弟”早已经战死他乡,现在只剩下自己,项羽感到无脸愧对江东父老,此外,从项羽起兵至乌江自刎,一生征战七十余次,天下百姓饱受战乱很久了。

项羽回忆自己起兵以来的经历,从一个亡国名将项燕后裔到带领江东八千子弟兵灭掉秦朝,成为赫赫有名的楚霸王,再到五年的楚汉战争,项羽更是多次击败刘邦的军队,打的刘邦不仅丢盔弃甲,在彭城一战中,连自己老婆孩子都成为自己俘虏,一生征战无数的楚霸王,曾创造多次以劣势兵力打败打败对手的奇迹,如今还不是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项羽不免体会到了,人生不过如此,纵然你创立万世不拔的基业,终究到头来也是一片黄土。

我们常说:最了解你的不一定是你自己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而是你的对手;项羽作为刘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临终前的刘邦终于明白了楚霸王项羽当年为何在乌江自刎而不肯过江。

回忆刘邦一生

在后世眼中,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创建不朽的丰功伟绩,但刘邦人生简历中始终有这样的档案记录:曾是沛县的亭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混混,一生奸诈好色,这些都成为他人生中的污点。

就是这样奸诈好色的一个小人,最终在乌江逼死了楚霸王项羽,开创大汉王朝。

从斩白蛇起义到乌江逼死楚霸王项羽,刘邦在创建帝业的道路中,有两次和项羽生死存亡的斗争。

一、鸿门宴,刘邦险些丧命。

楚怀王曾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和刘邦这两支秦末的起义军各种率领自己的军队朝咸阳出发。

谁能料想到刘邦先攻破了咸阳,项羽这支军队在巨鹿之战中重创秦军主力的生力军自然不甘心,欲准备攻入关中,又听闻刘邦派军队把守函谷关,占据咸阳的财宝,这让项羽十分恼怒,自己苦战秦军主力,谁能料想到刘邦此时捷足先登。

此时的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但刘邦却对此一点不知道,楚军项伯和张良私下关系不错,此时的张良正跟着刘邦,项伯不忍心看到张良就这样丧命,于是亲自连夜骑马行至刘邦的营地找到张良,并将楚军即将攻打刘邦军队的消息全盘说给张良。

项伯本意是想带张良离开,不要枉死了,但谁知张良却不愿意,而是将此事告诉了刘邦。听闻后的刘邦大惊,张良在向刘邦问清楚派军把守函谷关的来龙去脉后,便将项伯在军中的消息告诉刘邦,希望借助项伯之口向项羽传递自己不敢背叛项羽的消息,就这样张良请出项羽到刘邦军帐中,此时的刘邦恭敬地向项伯递上一杯酒,又以和项伯结成儿女亲家为由,趁机笼络项伯,然后向项伯吐露出自己占据关中一切,自己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止盗贼进入或者意外发生,自己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在此等待项羽军队的到来。

刘邦不愧是混迹江湖的老手,一番话打动了项伯,项伯答应将自己话话传递给项羽,另外让刘邦亲自到楚军向项羽道歉,刘邦也答应了;于是项伯连夜回去,将此事告诉项羽,项羽也答应了。

次日,刘邦带领樊哙等一百多人的队伍来到项羽的军中,刘邦连忙向项羽谢罪道歉表明自己并无反叛之心,就这样刘邦蒙混过了项羽这一关,但却未过范增这一关,范增看出刘邦的野心,于是在酒宴上派项庄舞剑,名为为酒宴助兴,实则是欲借此除掉刘邦,就在刘邦性命垂危之际,项伯也拔剑起舞,用身体保护着刘邦,在一旁看着的张良见此不妙,到营门口找到了樊哙,樊哙冒死闯进来,直言不讳向项羽阐述刘邦并且没有反叛之心。

后来刘邦借住上厕所为由,叫上樊哙趁机从小路溜走。就这样,刘邦从鸿门上捡回一条命。

二、彭城之战,刘邦险些丧命。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率主力深陷齐地的战争中,刘邦联合各路诸侯,共计56万大军,声势浩浩荡荡的进攻楚国都城彭城,由于此时项羽军队精锐都在齐地,彭城守备薄弱,刘邦带领的联军攻破彭城。

刘邦进入彭城后,一方面在彭城周围部署军队,另外一方面则大肆收拢美女,高歌宴饮。

项羽闻讯彭城沦陷后,亲自率领3万精锐骑兵星夜飞驰赶来,项羽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绕过刘邦联军重兵部署,采取战略大迂回,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由于楚军发动的突然性,毫无准备的汉军被项羽的骑兵打得溃不成军,很快乱作一团,死伤无数。

刘邦得知后赶紧逃跑,项羽率军在后面追击,一路汉军被楚军斩杀无数。后来刘邦抛弃大军,带领少数随从逃跑,为了活命,不惜几次将自己的一双儿女给抛下车。

彭城一战,刘邦虽然侥幸逃脱,但汉军几乎全军覆灭,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都沦为项羽的俘虏。

但不得不说刘邦是幸运的,在和项羽的五年楚汉战争中,战败成了刘邦的家常便饭。但最终刘邦通过垓下一战逼得项羽自刎乌江。

称帝后的刘邦,始终在为帝国的命运在忙碌

垓下一战逼死项羽后,刘邦陆续平定各地叛乱,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正式称帝,建立大汉帝国

称帝后的刘邦,名义上为大汉的皇帝,但汉初刘邦册封的七位异姓王几乎控制了大汉一半的疆域面积。

称帝后的刘邦,集中精力铲除其他异姓王,始终在为大汉帝国的命运忙碌着。

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后来就连自幼一起长大的好友燕王卢绾也反叛了,这让已经生命不多的刘邦十分恼怒,派兵平叛。

甚至,刘邦对忠心耿耿的萧何也起了疑心,逼得萧何不得不自污声名保全性命,在病逝前还打算除掉忠直的樊哙,原因在于刘邦怕自己去世后,樊哙手握兵权唯恐帮助吕后作乱,危机大汉刘姓江山命运。

刘邦在称帝后,虽然作为大汉帝国皇帝,但他始终一天福都没有享受,一直处于四处平叛的征伐中,为大汉帝国的江山耗尽了一生的心血。

刘邦尽管在称帝后除掉其他异姓王,又分封自己众多子侄为王镇守全国各地,即便如此,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去世这一年,刘邦曾杀白马为盟,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以上种种做法都是在为了维护大汉的长治久安,但即便刘邦这样做,他也担心他去世后,吕氏一族会干涉朝政,但此时刘邦已经日暮西山。

奋斗忙碌一辈子的刘邦,在去世前回顾自己的一生,前面大半生忙碌大江山,多次险些丧命,在建立江山后,自己又连年疲于奔命的征讨平叛,作为帝王,尽管他一生拥有财富、权力、好好在上的皇权,但他一生也未享福一刻,到头来也只不过回归于黄土,此时他明白一生征战的项羽,为何当年选择在乌江自刎。

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相反天下百姓多年饱受战乱之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0
关于刘邦是不是临终前才明白,项羽为何选择自刎?我认为不是临终前,而是刘邦早就明白项羽为何会自刎,甚至有可能项羽没有自刎前他就知道项羽会自刎。
因为虽然刘邦和项羽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但刘邦太了解项羽了。他了解项羽的胆气和英勇、仁爱和义气、重信誉和有气节,这些是项羽的优点,也是他致命的缺点,何况他本身又有一定的缺点,自负、暴躁。优点的致命,再加上本身的缺点,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因为他了解项羽的仁爱和义气,鸿门宴中他才会安然无恙,吕后和孩子在楚营才会安然无事,他的父亲刘老太公才会平安归来,但这一切刘邦却认为项羽有妇人之仁。如果有同样的机会,项羽早就死了好几次了。
他也了解项羽的英勇,肯定能料想到项羽能突破十面埋伏,到达乌江边,但刘邦也了解项羽的自尊、自负和气节,是不肯过江东的。
所以说,刘邦早就明白项羽为何会自刎,不必等到临终前。
第2个回答  2021-04-24
他俩的追求不同,项羽是要兼济天下,希望天下太平,不想让老百姓遭受战乱之苦;而刘邦则是为了争权夺利!项羽自刎时就明白,一山不容二虎,即使不自刎,只要活着,刘邦还是要和他为了名利而战。为了给老百姓一个太平的环境,项羽选择了彻底退出,成全刘邦!
第3个回答  2021-04-20
当项羽在乌江边独自一人时,他感到孤独无助,而对临终前的刘邦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刘邦回顾来时路,发现临终前自己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同样是“众叛亲离”的下场。刘邦在临终前怀着“同病相怜”的心态怀念着项羽,也许此时刘邦会感慨,自己死后的名声还不如项羽呢。
第4个回答  2021-04-24
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保住江东的人,项羽兵败大势已去,他如果过江东汉几十万大军可能会追过江东,到时候可能会死伤无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