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如题所述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当时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4
原因1,皇帝的个人青睐不无关系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首先立了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这是很正确的举动,因为防止了儿子们争权夺位。

事实也证明朱标是块当皇帝的料,学业武艺俱佳不说,训练处理政事时也令朱元璋非常满意。可朱标却在一次出宫巡查中积劳成疾,没几个月就死掉了,这令朱元璋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后来经过思考,朱元璋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即自己年幼的长孙朱允炆,允炆虽然先天资质不足,但经过后天努力进步也是相当大的。但从朱元璋传位给太孙的一刻起,就引起了手握重兵、镇守边关的儿子们特别是朱棣的不满,因为朱棣确实在功劳和能力方面都更适合做国君。

朱元璋的这种疏忽最终导致了朱棣造反夺位。

原因2,皇位继承规律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死,嫡孙继承。嫡孙继承顺序高于幼子和庶子。
长房无人,考虑幼子;嫡系无人,考虑庶子。若无直系继承人,则上推一服,选关系亲近、有德者继承。若还无人,则继续上推,直至找到合适继承人。宋朝和明朝都有几个皇帝是上推了N代继承的。女子无继承权,外戚无继承权。养子有继承权。
朱元璋好象只有一个老婆,所以不存在嫡庶问题,但子嗣众多,长幼问题很突出。所以,若按宗法,即便是不传给孙子,作为幼子的朱棣继承顺序也是很靠后的……
第2个回答  2020-06-14

朱元璋把皇位继承给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却不传给自己的 儿子朱棣。

第3个回答  2013-09-14
这个问题只去能问他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