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写篇题目叫教鞭的启示的作文,谢谢

谢谢大家。500字以上

教鞭就是教师在讲课时用来指点黑板、挂图等的细长棍儿。往往被看成是一种鞭笞工具。

我家的教鞭不是真正的鞭笞工具,而是亚亚的玩具,教鞭的得来完全为了亚亚的玩乐,当初在路上拾得一比较直的小木棍,亚亚提议:奥运加油!果然创意得到相应,奶奶找来参加婚宴时带来的红餐巾,栓到上面玩起了挥动五星红旗的游戏,自己高喊:中国加油,北京奥运,奥运加油!亚亚记起了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给她自制的火炬。

后来这个戴红绸子的教鞭挂到门后,正式升任为鞭笞之鞭,用来指认各种挂画,省却了看不到够不着的困窘,也避免了亚亚爬上爬下的危险,于是亚亚开始了手眼结合的学习活动。其实亚亚并没有从中学到很多新奇的东西,只是对一些感兴趣的画面有些好奇,所以自己着急的拿着教鞭指认小鸡,小鸭,河马,老虎,字却一个也不认得。所以这种图文结合的画面不利于孩子认字,只是满足视觉要求而已。到现在亚亚可以熟练的想指哪个就指到哪个上,做到心,眼,手的统一,要是亚亚指给我看,我说的不对,亚亚及时纠正,附加一句:妈妈不下力!

拿教鞭当拐杖,学楼下爷爷奶奶,咯噔咯噔的走着说:这样还是很好玩来!

近日教鞭功效再次升级,亚亚拿教鞭当钓鱼竿玩。这还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亚亚挑着我的凉鞋说:我钓了条大鱼,快来看啊!没事的时候就侯到阳台边上,扯着架子钓鱼,弄得阳台上到处是亚亚的“鱼”。后来亚亚发现用衣服架钓鱼更方便,因为衣服架上有钩,所以亚亚试着挑上衣服架去钓鱼了。

当我觉得亚亚玩乏了教鞭的时候,亚亚昨日又有玩法,挑衣服。见卖衣服的拿着杆子挑衣服,亚亚也会了。挑下自己的衣服放我前面说:妈妈,试试行不,穿穿看看合身不?当我试的时候亚亚补充一句:不行试试这个,你穿着很好看来!从昨天亚亚热衷试衣服的游戏,教材就是一根教鞭而已。

当我再次觉得一根小小的教鞭没有多少玩意的时候,看到亚亚又变幻玩法,我突然意识到,定律不就是禁锢我们思想的克敌嘛。我们习惯于定性思维,我们热衷于定律的功效,其实我们就是在无形中限制了发散性思维的开拓。很多事情的开端和结局是不定性的。为什么不让试一试主宰过程,或许一个简单的玩具能给我们带来无限乐趣。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说了算,因为孩子的每一次捣乱说不定就能掌控未来!

提起陈德训老师,在丹阳小学教育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德高望重的前辈,是丹阳的斯霞。退休后一直被我校特聘为顾问,在开小的十来年,她指引和见证了开小年轻一代教师的成长,她既是我们的长辈,也是我们的朋友,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陈奶奶。
最近,陈奶奶老师为我们作了一次“爱的教育”的专题讲座,讲述她的一些教育故事。随着她娓娓道来,我们时而兴奋,时而羡慕,时而惊叹,时而折服,时而凝思……尤其是当她展示出她的一件宝贝——一根伴随她40多年却依然光亮如新的教鞭时,在场的听众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这是一根木制的教鞭,长约五十公分,细长的身子涂着暗红的油漆。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根教鞭显得有些土气,它缺乏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电子教鞭的灵巧和多样的功能,从物质的角度讲,实在算不得什么,然而它却是陈奶奶离开讲台多年却一直珍藏至今的宝贝。
说起这根教鞭,它还有一段来历。陈奶奶当时教过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这位学生经常惹事、学习不认真、浑身脏兮兮的,家长也没耐心管他。作为班主任的陈奶奶却没有嫌弃他,她像母亲一样天天把这个学生带回家,给他擦脸洗手,缝补衣服,辅导作业。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后来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孩子的父亲十分感激,亲手为她制作了一根教鞭,以感谢她的再造之恩。陈奶奶收下了这份厚礼。在之后的多少年,她一直用这根教鞭指点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根普通的教鞭更是诠释了陈奶奶对“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解读。她从来没有用教鞭敲击过讲台,更没有用教鞭伤害过学生;休息时,她总是让教鞭静静地横躺在讲台上,细心地为它掸去尘土。她用自己的言行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从她的身上感受到的是宽容、智慧和博大的爱。她在教育教学中从不高声语,她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就是最有效的召令。
听着陈奶奶的故事,我脑海里不由的想起如今教育中的一些现象。现在许多学校都已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然而,教育设备的现代化并不能说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艺术也得到了同步的提升,也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摒弃一切传统,更不可套用经济的飞速发展来要求教育也一蹴而就。急功近利会使我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尴尬和被动。例如,我们在一些教室里依然能看到一把把伤痕累累的教鞭或断尺。它们用残缺的身躯记录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有些老师和小助手们常常用教鞭使劲敲打讲台来制止同学们吵闹,威慑学生服从权威。个别教师情绪激动时,教鞭还会无情地落在学生的身上,给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其实,我们冷静地想一想都会明白:无论我们是用教鞭来敲打人还是物,都是极为愚蠢和不理智的举措。作为专业的教师,我们比别人更清楚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反复性、曲折性、渐进性,我们应该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引学生摆脱无知,用文明高尚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走进文明,用爱心播种爱心。“爱心和智慧”是人类教育永远的呼唤!
近日,我们学校有不少教师在使用一种特殊的教鞭——纸教鞭。这让人感到几分欣喜。这种纸教鞭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用8K的纸紧紧卷起,再用胶水一粘便可。用纸教鞭替代金属的、木制的教鞭,决不只是因为它制作方便,从某种角度讲纸教鞭更能体现教鞭的本质,发挥教鞭的功能。选择纸教鞭其实是教师转变观念,重拾师爱的表现;是教育尊重学生,回归本我的必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3
一根教鞭--
献给乡村教师父亲

是驱使一群墨黑的蝌蚪
在荷塘中试游
是驱逐一群叽喳的雏雀
在田野里练翅
是驱赶一群茸毛的鸭子
在河流上初泳
一根教鞭
是父亲的法宝
挂在那里
是高举的严厉
安静了山野放荡的牛铃
教化着几许懵懂与无知
端正几棵稚嫩
划亮几度迷失的目光
一根教鞭
可指点江山文字
可粪土当年万户侯
可赞秦砖汉瓦
可扬五千年意气中华
一根教鞭
是父亲清瘦的身影
有竹的骨节
鞭笞功利
激励奉献
为希望扬鞭
一根教鞭
清正在那里
是父亲的缩影
一生的写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