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故事的传说

如题所述

延安城南七里铺,有个拐沟沟,叫杜甫川。传说当年杜甫北上勤王曾经此地。 那是安禄山反叛以后, 诗人杜甫领着家眷从关中逃往陕北的鹿州。有一天他在茶坊赶集,听人说唐肃宗在甘肃省灵武即位,诗人出于爱国忧民的心意,便辞别家小,登程北上路过延安,去到甘肃灵武投奔肃宗。 时值八月十五中秋节,杜甫徒步沿着洛河向上走,一路踩石攀崖,翻沟溜抓,渴饮山泉水,饥食山上果,经石门,过徐寨,到达延安的万花山。忽听鸡叫狗咬,手遮眉前,抬头一望,原来是个小村落。这时日头快要落山,他准备进村里去歇宿,待明日再走。刚人村几步,迎面碰上一个烂衣破衫的老人。老人是卖豆腐的张伯。 张伯一听他是京城长安来的,又文质彬彬,心想一定是大唐的什么官人,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杜甫”。 “豆腐!”老人兴奋的说:“那咱是同行当嘛! ‘豆腐’,咱走,回咱那个穷窝里睡一晚上暖和觉,喝一碗热豆浆,吃一块热豆腐,讲一晚上大唐失守京城的事。走,快走!”张老伯热情地说个不停。 这夜他们乘着明月秋光,拉呱了半夜。杜甫添柴烧火,拐磨豆腐,张伯忙着点豆腐分浆,赶天明,两担豆腐都做好了,每人挑了一担,便顺着“豆腐川”飞步而下,向延安奔去。 万花山头距延安城三四十里,晌午时分,他们就赶到了。出川口,走到七里铺石岩下,在这歇了一下,卖了豆腐。 这时天已黄昏,月挂柳枝。张老伯特把两担豆腐卖的二百麻钱送给杜甫,说:“拿上,路上好做盘费!” 杜甫迟疑地站着,正想推辞不要,张伯又说:“别推辞了,快走吧!你从北关出去,沿延河向上走,出安塞芦子关,就是甘肃省地,离灵武就不远了。” 杜甫从延安起程,后来据说已到了安塞芦子关,不料却被反贼虏回长安,关进监牢。在狱中,他回忆这次陕北之行,便写了《月夜》《塞芦子》《望春》《三川观水涨》《玉华宫》《羌村》等名诗,以此怀念陕北延安等地的父老兄弟姐妹们。 延安人也没忘记这位爱国诗人,他们把他走过的这条川叫“杜甫川”。宋时范仲淹还在当年杜甫歇息的石岩上亲笔题了“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今仍完整可辨。明清延安知事特在此处建了“杜公祠”、“望杜亭”并题名“少陵川”三字。那祠两旁还写丁一副对联,左边是“清辉近接鹿州月”,右边是“壮策长雄芦子关”,上眉是:唐左拾遗北断,成了延安的又一名胜古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6
在嵩山北麓的巩义市境内,有个名叫南窑湾的村庄。南窑湾背靠黄土岭,面临东泗河,满村青杨绿柳,竹篱瓦舍,风景十分秀丽。村中央的土岭上,由西向东冒出三个山头,很像一个老式笔架,这就是有名的笔架山。笔架山下,砚池旁边,有一所院落,院内有几间瓦房、一孔土窑。院门西侧的墙上嵌着一块五尺多高的青石碑,上面刻着“诗圣故里”四个大字,这里就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生的地方。

杜甫从小聪颖过人,三岁能认字,五岁能背诗。七岁时的一天,他和同村的孩子在河湾里玩耍,突然看见从远远的南天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越飞越近,飞着飞着,翩翩落在河滩上。杜甫跑到河滩看时却不见凤凰,只见河滩上放着一颗五彩鹅卵石。杜甫又惊又喜,急忙拾起来。同村的小伙伴们出于好奇,都围上来争夺着想要看看。杜甫生怕别人抢去,急中生智随手把卵石放到嘴里。谁知那卵石非常光滑,刚放进嘴里,“咕咚”一声咽进肚子里去了。孩子们都吓坏了,一窝蜂跑到杜家告诉了杜甫的母亲。杜母也吓得变了脸色,急忙叫人请医、灌药,想让杜甫把卵石吐出来。村里父老乡亲也都赶来,对天祷告,祈求保佑杜甫平安无事。就在这时,杜甫突然感到肚里有一股热气直往上涌,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哇”的一声呕吐起来。这一吐,只见满屋子五光十色。大家以为他把卵石吐出来了,可是仔细一看,哪里是卵石,而是一串串光彩夺目的诗句。据说,这些诗句刚好组成了杜甫最早的《咏凤凰诗》。说也奇怪,从此,杜甫心里总有一股苦闷不平的气,只要看到人民受苦受难,心里就难受,就翻腾,一翻腾就顺口吟咏出感人的诗章,诉人民之苦,道百姓之难。杜甫就这样怀着苦闷不平的气,度过了一生,写出了许多同情人民群众的诗章。虽然他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总把杜甫视为眼中钉、肉中剌,极力诬蔑贬低;对杜甫的诞生地,更是无人问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有一天,杜甫又缠着姑母讲故事。姑母说:

“咱们杜家出过许多名人,晋朝著名大将杜预(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2集)就是我们的第十三代远祖。他打仗有勇有谋,为朝廷立过大功。百姓们还编歌谣称赞过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翘起大拇指称赞道。

“你爷爷(杜审言)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诗,受到过皇上的奖赏,人们都夸他是个才子。”

这些故事给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读书,好学苦练,七岁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咏凤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正巧有两位客人来访。他们也很有兴致地看起来。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扬雄(都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的手笔呀!”客人们看完后说。

从这以后,这两位客人经常向人们夸奖杜甫,还带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听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的绝妙音乐。这对他的影响很大。杜甫一生写诗都十分讲究技巧,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