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绩 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

陆绩 廉石压仓的故事谁知道?最好是白话文,有观后感就更好了?感激不尽!!!

  你好

  1.典故:
  陆绩在任期满返乡,从当时郁林郡所在地布山县回苏州的陆路遥远,行程艰险有阻.只能走水路行,其行程是从布山北向黔江下船取水道经广信(今梧州市)转上桂江经始安(今桂林市)过灵渠通湘江至长江下运河往家乡苏州。
  起程当天不少当时地方官员和两岸百姓自发到江边到码头相送.当官船开到铜鼓滩(卵石大滩)时由于黔、郁两江汇流水势加急,又由于陆绩任职时从不收取财礼.无多行李.船上的行李也只是原来上任时带来的.所以轻舟渡水难压风浪,船只摇摆不定,无奈之下,船家建议陆大人靠近铜鼓滩请人搬一大石压舟,陆大人同意这一做法,当大石被附近一群自告奋勇村民抬上船后陆大人拱手拜谢大家说:"我在布山当官有好多年了,我把布山视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布山盛产名茶、名果、名桂,天下闻名,我搬一块石头,一是用来压船,二是以后思念布山,看到这块石头就想起布山了,永远思念,也不会忘记布山人名对我的爱戴"船家和前来义务搬石的百姓听后看着这位真正两袖清风的父母官为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即将还乡之际还不忘布山百姓,当场者无不感动得流下依恋泪……。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了,陆太守的克己奉公、清廉,正气的事绩至今一直还在桂平老百姓中传颂.后人为纪念陆绩的功勋曾在桂平城东处建造一所"陆公馆"内列有陆公画像及事绩供人们瞻仰颂念。

  2.
  《读后感》
  “廉石”,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它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的岁月风云和历史变迁,至今仍完好无损地矗立在世,个中深意,颇值得人们思考。

  古时为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君不见大贪官和王申,家藏财宝超过国库。而如陆绩那样,为官一任、掌权一方,能有如此的廉洁,真是不易啊!

  记得“吃的是粗米,穿的是布衣”的一代廉吏于成龙,告老还乡时,他的车上装了许多坛坛罐罐。他说,他每到一个地方为官总要“刮些地皮”,作为日后的纪念。他刮的是他乡土地上的一把泥土啊!史书记载,于成龙在楚地做官时,儿子去看他,临别时,只是“署中偶有腌鸭,割半与之”,其他全无,民间有“子公豆腐量太窄,长公临行割半鸭”之誉。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也是做过封疆大吏的,“恩隆九族,遍及亲疏”,对别人总是十分慷慨,但到自己罢官的时候,“不能具还装,至鬻一罢马以行”,连回家的行李也置办不起,只好卖掉一匹老马才得以登程。而唐玄宗时的刘长源做汝州刺史,“清白自将,后去州,送车二乘”,人们送给他两辆车,他才能把家眷和一些日用品拉走,即使如此,他还说:“吾祖罢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不及先人远矣。”一个封建官吏如此忠于江山社稷,做到公正廉洁,体恤民情,从而深得百姓的拥戴,实属难能可贵。

  再看看当前我们的少数干部,包括有的高级干部,在改革的大潮中,禁不住贪欲,挡不住诱惑,大官傍大款,大款傍大官,互相利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受贿,暴敛不义之财。翻开《正义网》的“贪官档案”,像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等巨贪,哪个不是敛财成百上千万?

  人民期盼清官、好官,老百姓希望为官者能够体恤民情、廉洁奉公。因此,一块“廉石”,可谓是历代老百姓心目中为官清正廉洁的一块丰碑!它表达了人们真诚的心愿,也寄托着国家的希望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