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纬分界线是什么?

如题所述

赤道(即0度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附:经纬线中的“十线”

1.赤道(即0度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北回归线(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3.南回归线(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是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4.北极圈(北纬66.5度):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

5.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

6.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也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

7.180度经线: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这两条经线是重合在一起的,合称180度经线,因此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也相应地合而为一,其中央经线就是180度经线。所以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钟点是相同的,但日期相差24小时(也就是一天)。180经线还是著名的国际日界线,即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此线西侧是今天,则东侧是昨天。如下图所示:假如由东十二区向东跨越日界线到西十二区,那么日期就要减去今天,由5月1日变成4月30日,但钟点9时没有变化。

8.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国际上规定,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准确地说,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的范围属于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到东经160度的范围属于西半球。
一、经纬线的特点(如下表)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圆圈
长度 都相等 由赤道向两极缩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关系 相交于南北极 互相平行
由上表可知:
1.两条相向的经线才能组成一个圆圈,即经线圈。
2.度数越大的纬线,其长度却越短;度数相等的纬线,其长度则相等。
3.沿某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走,最后能返回到原地;而沿某条经线一直向北(或南)走,最后不能返回到原地。站在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南;而站在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北。
参考资料:http://www.sbszx.net/printpage.asp?ArticleID=3015

二什么是经度?什么是纬度?
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赤道的弧线叫经线。每条经线的长度相等,并且都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我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经度。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即本初子午线。从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弧线叫做纬线,纬线是圆,指示东、西方向。为了区别每条纬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赤道为0度,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

二、经纬度的判断
1.经纬度的特点

(1)纬度的特点
北纬 南纬
起点范围: 赤道以北 赤道以南
度数大小(度):0~90 0~90
度数增大方向: 向北增大 向南增大

(2)经度的特点
东经 西经
起点范围:本初子午线以东 本初子午线以西
度数大小(度):0~180 0~180
度数增大方向:向东增大 向西增大

2.纬度的判断
由上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纬向北度数是增大的,南纬向南度数也是增大的;东经向东度数是增大的,西经向西度数也是增大的。反过来其结果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大就是相应的经纬度。具体地说有这样的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如上图示:A点的经度——和纬度——A到B到C的度数是向东增大的,则A点就是东经了;而C到B到A的度数是向北增大的,则A点就是北纬了。至于度数是多少度一看就知道了。

三、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界限。
东西半球分界线:西经20度经线和东经160度经线。西经20度经线以东和东经160度经线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经线以西和东经160度经线以东为西半球。

四,4、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在当地的2时、8时、14时、20时分别测量气温,计算出的平均数就是当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是将全月各日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该月的天数而得。年平均气温是将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而得。

五、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分布规律: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并不相等。
原因分别为: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南半球表面物理性质比较单一。
海洋陆地存在热力性质差异。

六,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北半球海陆上的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及其原因。
弯曲方向:1月份,北半球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份,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相反。
原因: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七、四种主要降水类型形成的原因
对流雨: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时,引起热力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水汽冷却形成降水。
地形雨: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空气中的水汽因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锋面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暖湿空气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
台风雨: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其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

八、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极其原因。
赤道多雨带: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副热带少雨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但在大陆东岸,因受夏季风、台风影响,降水较丰富。
温带多雨带:受中纬西风和副极地低压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东岸还受季风影响。
极地少雨带:受极地低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九、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有规律的运动并形成的四季变化。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北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北限。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南限。

十,回归运动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黄赤交角。直射点的位移导致一年内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产生四季。
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为夏季,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为冬季,过渡季节为春季、秋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9
是赤道。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其半径为6378.2km,周长为40075.02千米。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同时,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第3个回答  2013-09-25
赤道
第4个回答  2013-09-25
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