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努尔哈赤的传说

如题所述

努尔哈赤吃包儿饭的传说 菜包,又称“吃包儿饭”、“吃乏克”、“吃菜团子”。其作法:将白菜、酸菜等叶子放在手掌上,再把已煮熟的米饭(过去以小米饭为主)、炒菜和小葱、大酱放在上面,用双手将菜叶合上,或包成长卷形,以手握而食之;或包成团型,双手捧而食之。其所用菜叶、饭及菜等常因季节变化而有选择。  关于吃菜包的来历有种传说是,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带八旗兵出老城去攻打抚顺,将抚顺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围就是好几天。堡子里的老百姓天天给他们做饭吃。等到打了胜仗,拿下了抚顺城,老罕王没有下令休息,而是指挥八旗兵乘胜追击明军。说来也巧,大兵开拔时,老百姓刚刚做好饭。军令如山倒,眼看做好的饭,想吃也不敢吃,只得出发了。可是有一家媳妇看到饿着肚子的士兵就要走,急中生智,对住在她家的几个兵说:“有办法了,你们可以把饭带上,在路上吃”。那时候,哪有带饭的工具,这几个当兵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意思是说:“你这个小媳妇尽说瞎话,这饭我们怎么带呢?”那家媳妇见当兵的不信,也没说话。只见她把屋外一些刚晒蔫巴的白菜叶子用水洗一下,铺平,把已经做熟的带有肉菜的饭盛上一勺子,用菜叶一包,做成大菜团子,交给这几个士兵每人一个。士兵们以惊喜感谢的目光看了一眼这位聪明的小媳妇,就匆匆忙忙上路了。  老罕王为了追击明军,没让士兵吃饭,他自己也没吃饭。等到他领兵追出几十里路之后,又遇上了一场大雨。这时候,老罕王和他的队伍已是人困马乏,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老罕王便命令休息做饭。然而大雨刚过,地是湿的,些是湿的,根本无法做饭。这时的老罕王是又急又饿又没有办法。那几个带着菜团子的士兵见到老罕王的样子,纷纷将自己怀里的菜团子献给老罕王。老罕王双手捧着菜协和子大口吃起来,俗话说:饥时糠如蜜,饱时蜜不甜。老罕王在饥饿难忍的时候,吃上这菜团子,别提有多香了。他吃饱以后,问这菜团子是哪来的。这几个士兵如实向他做了汇报。老罕王听了以后,一拍大腿说:这媳妇真聪明,今后咱们打扰时就不会挨饿了。  从那以后,凡遇行军打仗,老罕王就让老百姓做菜团子给士兵带上。这一作法慢慢变成了民间的习俗,形成了满族的一种独特的食品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满人为什么要纪念乌鸦这要从满族的一个神话传说讲起了。
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他们很早以前就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早期女真族的风俗习惯,保留至今载于史书的不多。后来的风习,如祭万历妈妈、敬狗、祀乌鸦等均是努尔哈赤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传说,迷信色彩很浓,流传于民间,成为满族所尊崇的风习了。

  盛京地区关于"老罕王"的轶闻很多。传说努尔哈赤在青少年时候,由于家境破落,他曾投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当差。由于努尔哈赤聪明伶俐,李总兵把他留在帐下当亲兵。有一天,李总兵突然接到皇上的"圣旨",说天上紫微星下降人间,东北地方有天子象,便派李成梁缉捕。光阴如箭,很快过了半年,未能发现未来"天子"的踪迹,因而使李成梁整天闷闷不乐。这天,他叫亲兵努尔哈赤给他打来洗脚水,为他洗脚,李成梁十分得意地说:"你看我能当上总兵,就是因为我脚上长了七个黑痣。"努尔哈赤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不瞒帅爷,我脚上也有七个红痣呢!"李总兵听过,大吃一惊,但未动声色,心想,我寻找多时的真命"天子"原来在我的身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很高兴地回到卧室,向他的爱妾梨花说:"皇上叫我捉拿的人就在我们眼下,你赶快叫人准备囚车,把努尔哈赤解送京师,领赏!"这番话弄得梨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急忙问道:"大帅你今天怎么啦,你说的话我一点也不明白!"于是李成梁把方才的事又对梨花细说一遍。梨花暗想,如果把努尔哈赤这个青年送到京师会被杀头,太可惜了。她沉思片刻,忙陪笑说:"大帅这回又得加官进爵了,我恭喜你!"她表面上恭维李总兵一番,暗想如何解救努尔哈赤脱险。这天夜里,她见李成梁早已睡熟,悄悄地爬起来,到门房叫醒了努尔哈赤,把李总兵要把他解送京师领赏一事告诉他。努尔哈赤吓得一身冷汗,便忙跪倒在地说:"夫人相救,实是再生父母,他年得志,先敬夫人,后敬父母。"梨花催他赶快逃跑,努尔哈赤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偷骑一匹大青马,仓皇地向长白山驰去,平时他豢养的老黄狗,也悄悄地跟他一路而去。
 第二天,李成梁不见了努尔哈赤,到后院一看大吃一惊,自己的爱妾梨花用白绫吊死在柳树之下,立即省悟,勃然大怒。叫人把梨花解下来,将她全身脱光,重重打四十大板,然后派人去追赶,并要一定将努尔哈赤捉回。
 据说满族在每年黄米熟了那天,即梨花夫人上吊那天,在门前插柳枝,以示对拯救他们祖先努尔哈赤的梨花夫人的敬意。不仅如此,过去满族祭扫时,开始先进行灭灯祭扫,传说就是祭祖梨花夫人的。因其死时赤身,为了避羞,所以熄灯祭扫。从那时起,门前插柳枝和熄灯祭扫,就成了满族风俗习惯,一直传下去了。
 且说,努尔哈赤跑了一夜,人困马乏,想要下马休息一下。他刚要下马,忽听后面人吵马啸,这一定是追兵上来了,一拍大青马,又向前跑去。也真怪,这匹大青马如风驰电掣一般,后来,大青马浑身是汗,气喘吁吁,活活累死在地。努尔哈赤惋伤地说:"如果以后能得天下,决忘不了'大青!'"后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时,改国号为"大清",遵照努尔哈赤的生前诺言。

努尔哈赤的大青马累死了,只好徒步逃走,但是李成梁的人马对他追而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他了,他急中生智,便钻进前面的草甸子里。追兵赶到眼见那片草甸子呆呆地站在那儿,真是望洋兴叹啊!过了一会儿,他们想出一个办法,用火烧掉这一片草甸子,努尔哈赤必被大火烧死,回去也就交差了。顿时间火光四起。这时努尔哈赤已经跑得筋疲力竭,躺在草地上就睡着了,他那知道大火就要烧到头上。当他醒来觉得自己在水泊中躺着。忙站起来一看,周围的草都已烧光了,只有自己心爱的老黄狗累死在自己身旁。他明白了这一定是黄狗跳到泡子将身子弄湿,再回到自己身边,将草和衣服弄湿,才使自己保住了命,可是黄狗已累死了。他顿时痛哭流涕,并对黄狗说:"黄狗!你救了我的命,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你,我要叫我的子孙永远不许杀狗、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帽子和衣服"

 努尔哈赤掩埋了黄狗后,又听有人在追赶他,回头一看,果然追兵又追上来了。原来,追兵正往回走,其中有一人说:"我们回去再看看,如若烧不死,我们就不好交差了。"于他们又回到草甸子仔细察看,并没有见到努尔哈赤的尸体和骨灰,他们顿时意识到,一定跑掉了,就向前追来。努尔哈赤正在慌忙行走,忽听身后有官兵吵闹声,心想这回可完了,准死无疑。就在这时刻,只看满天都是乌鸦向他扑来,他忙匍甸在地上,想要躲过乌鸦再跑,那知道有些乌鸦用嘴叼着他的衣服不放。这时追兵已赶到,他索性就躺在地上装成死人,一动不动。说也奇怪,有不少乌鸦落在他身上,追兵赶到一看,说:"真晦气",这么多乌鸦正在叼啄死尸寻食,没有理会又向前追去了。乌鸦救了努尔哈赤,他对乌鸦说:"老鸿啊!老妈!我永远忘不了你们救命之恩,将来我要得志,逢年过节,我要杀三千蛮人剁成肉馅喂你们!"现在辽阳以北,有一个地方叫老鹞滩,据说就是因努尔哈赤在那里遇救而起名。

 努尔哈赤从李成梁家跑出后,几次危险都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从此之后,他又寻找自己的生活之路去了。

 一天,他走着走着,来到长白山,遇到八个弟兄,是挖参的。他们一见面很投缘,很快结成了兄弟。努尔哈赤在深山老林,经常遇到野兽的威胁,他每天手中都拿着一根索拨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形影不离,据说这根索拨棍,帮助他渡过不少难关。一遇到困难,他就用杆子祭天,请天公保佑。努尔哈赤当政后,为了不忘过去,就在清宁宫前立了一根索伦杆子。用它来祭天,这就是满族立索伦杆子的来由。

 以上,传说努尔哈赤当上"大汗"之后,为了不忘前言,就给满族子孙立下了几条规矩。其中有三条已是固定化了,成了满族人人皆知的风俗习惯。

  一是满族人家在正房西山墙外,立有"万历妈妈"的祖宗龛子。这是为了纪念梨花的,即传说中的"万历妈妈"。一切祭祖,都象对待祖先一样。但是,梨花因是汉人,不是本族,所以,龛子设在门外,真正的祖宗龛子是设在正房西屋的西山墙上;二是满族人不杀狗,不戴狗皮帽子,不吃狗肉。谁要戴着狗皮帽子到满族人家祖宗龛子跟前,就被看作污辱自己的祖先一样;三是满族人家大门左侧都立有索伦杆子。杆子上有斗,富贵人家是用银子做的,普通人家是用锡做的,里边放有五谷杂粮,这里不忘老鸦救罕王之恩,喂老吗吃的。①在这三条之中,"杆子祭天"不仅满族人民家中常设,而且清政府也设有固定的"杆子祭天"场所,在清宁宫门前"竖神竿,长丈余,顶冠锡盘。"用来祭天,一般春秋两季举行祭祖。此外,凡遇有重大事件或兴师远征,也要举行祭天、祭神、祭祖等活动。后改在堂子庙举行,因而也叫做祭堂子。其后堂子祭仪式也越来越复杂了。"每年三月初一日、九月初一日俱立竿致祭,亲王、郡王、贝勒每家各祭三竿;子、镇国公、辅国公,每家各家二竿;镇国、辅国、奉国将军每家各祭一竿,无爵宗室不祭。""每年三月初一日俱立竿,皇上亲往致祭。是日卤簿大驾全,设内掌仪司官,设皇上行礼坐褥于堂子正殿内一,前圆殿一,上具礼服于正殿、圆殿林前,行一跪三叩头礼,请五大臣惧排立不随行。礼祭毕,上在丹陛上西傍正坐,公以上亦在丹陛上分翼排坐,进祭物,饮祭酒毕作乐还?quot;。更有趣的是,"祭时着肉斗中,必有鸦来啄食之,谓为神享。"接着开始"跳大神","跳神者,或用女巫,或以家妇,以铃系臀摇之作声,而手击鼓,鼓以单牛皮冒铁圈,有环数枚在柄,且击且摇,其声索索然,两口致颂祷之词,词不可辨。祷毕跳跃旋转。有老虎回回诸名色供祭者,猪肉及飞石黑阿峰。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质腻掺以豆粉,蘸以蜜,跳毕以此遍馈邻里亲族,而肉则拉人于家,食之以尽为度,不尽则以为不详。"这种古老的祭扫,到后来逐渐形成了满族的萨满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努尔哈赤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祖父觉昌安(明代译作叫场)、父塔克世(明代译作他失)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所以阿台既是努尔哈赤的舅舅,也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夫。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探望,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太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1]。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有十三副盔甲作为装备。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第2个回答  2013-09-25
努尔哈赤是个大英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的事迹很震撼,不只是传说
第3个回答  2013-09-25
我只想说,他被袁崇焕干掉于宁远,很随意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