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才能记住“一词多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学英语背单词有一个很狗血的情境:

一个单词在词典中动辄七八个甚至更多释义,许多同学本着“面对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逃避困难”的原则,直接放弃,只背词典中的第一个释义。

但,以考研为代表的诸多国内英语考试的特色之一,就是“一词多义” ,考察单词在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只背一个释义就会出现“单词认识但就是读不懂文章”的后果。

因此,同学们要看清现实,“一词多义”的问题是躲不过去的。同时也不要对“一词多义”抱有敌意,要不是因为有一词多义,你考个四级都得10万单词量起步了。

在解决“一词多义没法背“的问题前,

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一词多义”。

语言是对现实事物在脑海概念中的具体反映。简单来说,我们首先要在大脑中对一个事物有概念,然后用符号将这个事物具体化,这样,就有了“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和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产生。面对这些新事物和新概念,语言会怎么发展呢?无非两条路:

首先 ,造词,创造一个新词来表示新事物。比如“超导”等概念第一次出现时,人们就新创造了词语来表示。

第二 ,用现有的词引申一个含义来表达。随着新概念的不断产生,需要表达的概念越来越多,符号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记忆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到了现在的阶段,造词已经不再是主流,人类所有语言都迈入了一词多义时代。 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5000个单词,平均每个词有5个释义,

不仅英语有一词多义,汉语也有,而且在不断发展,例如“炒作”,就沿用了“炒”的原始含义。

所以说, 一词多义本来是可以降低人们的记忆负担的,我们先从心理上接受它。

那应该 要怎么 记住它们呢 ?

首先 我们要知道大脑 记忆的原理 。

根据科学研究,大脑其实是一个非常懒的器官,在认知事物时总喜欢走捷径(害,谁不是呢),去记忆那些有次序、有规律的事物,而忽略掉乱序元素,所以它甚至有个外号叫“认知吝啬鬼”。

所以我们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恰恰是大脑最,不,喜,欢,最,排,斥,的!

而人类在创造单词和含义的时候也不会违背大脑的这种记忆偏好规律。上面我们提到,单词很多意思是从原来的意思中引申而来,也就是众多单词含义其实都有一个核心含义,它们是有关联的。 如果我们能够理清这些关联,就可以串起来单词的不同含义,破解“一词多义”的障碍。

这也就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派认为,单词释义多,不仅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反而会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单词的理解。 每个单词的含义都有“原型”,范畴是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进行建构的。 比如“鸟”范畴的属性是“能飞,有喙,有羽毛,有双翼和双腿,产卵”等,具备这些属性越多,就越属于“鸟”的原型,否则就是非典型的、边缘的鸟。所以麻雀是原型的鸟,鸵鸟和企鹅就是非典型的、边缘的鸟。

用一张图来表示:

将原型理论和的方法用到背一词多义中,就是要找到位于“圆心”的原型,也就是这个单词最核心的含义,理解其他含义的引申过程,剩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举个例子 ,bar这个词,它的核心含义是“长方形的条、块”。

提到“长条形的物体”,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棍子、栏杆”,这就是bar的第一个意思;

而酒吧有长条形的吧台,监狱的房间是用一根根金属条隔开的,所以 引申一下 ,bar也表示“酒吧、监狱”;

再 继续联想 ,如果在前进的道路上放一根长条形的东西,就阻碍了进步,所以它在抽象意义上也可以表示“阻碍、障碍”。

可以看到, 掌握了一个单词的核心意思,即使有时忘记了具体释义,但根据核心含义和引申过程,也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出词意。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背单词的效率,而且, 通过不断寻找单词核心意思,不同释义之间的联系,甚至可以获得理解词典以外释义的能力。

比如自行车的龙头是stem,但词典里并没有这个意思。而通过寻找核心意思,我们可以看到,stem这个词的 核心意思 是“植物的茎”,而植物的茎正是主干,由这个核心意思引申出来的 其他意思 也和“茎,主干”有关,例如“ (酒杯的)的颈”、“(烟斗)的柄”、“(语法中的)词干”。那么在自行车的构架中, 最核心最主干的地方就是它的龙头 ,其他配件都是在龙头的基础上来定位和制作的,只要龙头稳,车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因此stem表示“自行车的龙头”就很好理解了。

你看,虽然这个意思在词典里没有,但通过掌握这个单词的核心意思,我们依然可以学会它在词典外的引申义。

一定有同学说这样记忆一个单词花的时间太长了。但比起死记硬背,记不全还忘得快, 这个方法既有科学理论支撑,效率高,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 (其实如果搞懂单词释义的逻辑基本就不会忘),你会Pick哪个方式呢?

答案很明显吧。

学会了记得赞学姐一下哦!快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