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谈:学生该不该背“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现象产生的背景

最近,我在一些平台或媒体上看到一些家长特别反感老师让孩子背作文的行为。实话实说,作为教师的我心情比较复杂。首先,我觉得老师和家长都很不易,都在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努力,同时又觉得他们都有一些焦虑情绪。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艺术,是影响,是浸润,是静候。可是,社会现状却是大家都希望孩子成绩优异、上名校、成大才。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导下,教学艺术的慢成为一种奢望。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又是重头戏,占的分值比较大,那么提分最快的方式就是背作文。

要谈这个话题,我必须和大家沟通一下我的两点认知。首先,对作文范畴的理解:小学生写的文章叫作文,名人名家写的文章应该也可以叫作文;第二点,背作文指无论作者是谁,根据文章的优劣或需求,择优背诵其片段甚至全篇。

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学生们提笔便能信手拈来,写出精彩大作,那么,就不存在老师让孩子背诵作文的现象。

背作文这种现象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大都发生在考试前,一些老师为了避免班级中的潜能力生作文内容过少丢分太多,而选取的不得己的方式;第二种是老师为了让孩子平日里积累巩固,不间断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背诵。

以上这两种方式,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大家一定跟我的看法是一致的。我想让人反感不认同的应该是作文的内容,在这里我仅梳理两条:

1.孩子自己以前写的作文。大多老师的做法是学期底要期末考试前,把一学期写过的作文发给孩子,作为家庭作业让其去背诵。这些作文良莠不齐,老师期末工作繁杂,没有进行择优选用。

2.无论优劣,通篇全背。有些老师布置作业缺少通盘、科学的考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一下子发回去几篇,数量过大,难以吸纳。

家长不接受孩子背作文这一方式,还有另外一个特殊原因--对这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是完全信任。其实,家长和孩子一样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那么家长就一定要主动跟老师多沟通,彼此之间一定要取得相互的了解与信任。因为你对老师的评价一定会有意无意地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老师、对学习的态度。

语文学习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基础阅读,还是作文,都必须积累一些有用的东西,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归纳总结,学会灵活运用,争取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这里“有用”这个词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用”的东西我们才费力费时地去背,这里强调的是背诵内容的选择性。那么,针对作文,我们要背哪些“有用”的东西呢?

1.在自己、同学的佳作中,名人名篇中积累优秀的词、句、段、篇。

2.阅读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好词佳句、自己喜欢的片段或文章。

3.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积累习作素材。

1.积累好词佳句,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

2.筛选作文素材,积累丰富多彩的故事。

3.学习恰当得体的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

4.学会筛选运用材料及巧妙的谋篇布局。

学习语文,无非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个人把这天下“有用”的文章都背到了自己的脑子里,我想他也一定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写作的技巧。相信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本人都会乐不可支。谁还会说背“作文“没有用呢?那么,就请我们一起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鼓励他们有选择地去积累、去背诵。

下面附上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酒》和《作文开头的十大禁忌》。《酒》这篇佳作,实为写“酒”,但通篇未提及一个“酒”字,却把酒写得出神入画,淋漓尽致。(以下内容来自百度,敬请欣赏)

  液体之火

  让你

  若梦若醒

  飘飘欲仙

  让天地颠倒

  让世界旋转

  把人类历史

  浇灌的跌宕起伏

  将琴棋书画

  熏染的色彩斑斓

  醉了刘伶

  狂了诗仙

  张扬了曹孟德

  书写了鸿门宴

  湿了清明杏花雨

  瘦了海棠李易安

  景阳冈上

  助武松三拳毙虎

  浔阳楼头

  纵宋江题诗造反

  你啊你

  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

  放倒了多少村夫莽汉

  歌舞与你相佐

  美色与你为伴

  催诗情万丈

  壮文人斗胆

  有人借你发疯

  有人借你夺权

  有时你只是一个道具

  烘托一下谈判桌上的氛围

  有时你更像一种暗器

  把贪杯的对手麻翻

  你呀你

  既入朱门豪宅

  又进村舍陋院

  既流溢皇室的金樽

  又盛满农家的粗碗

  愁也要你

  喜也要你

  洞房花烛夜

  他乡遇故知

  金榜题名时

  迁徙流放的囚犯

  落魄的文人骚客

  得志的朝廷大员

  都是你的知己

  你的伙伴

  甚至

  即将上路的死囚

  都要你为之饯别

  因为你

  耽误了多少大事

  因为你

  弄出了多少冤案

  因为你

  鲜活了多少逸事趣闻

  因为你

  催生了多少佳作名篇

  更因为你

  造就了多少人的肝癌

  而魂归天堂

  真的是

  成也有你

  败也有你

  生也有你

  死也有你

  你这浇愁愁更愁的琼浆啊

  穷也有你

  富也有你

  千家万户还都离不开你。

 

  一忌、陈词老套

  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_的领导下,在_的支持和关怀下,在_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厌的陈词老套了。

  二忌、故弄玄虚

  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三忌、开头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四忌、不必要的解释

  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如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况,就不必要了。当然,根据需要,适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也是必要的。

  五忌、凭空抒情

  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吟。

  六忌、绕大圈子

  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七忌、堆砌名言锦语

  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八忌、开头重复

  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比如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好,于是又开个头。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头。出现这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可。

  九忌、盲目写景

  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划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文章一开头就“花儿”、“鸟儿”、“草儿”地写一通,实在是不必要。

  十忌、盲目引用

  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特别是供料作文,供给的材料如果很长,要是一开头就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重点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谈到它,必然还会重复,所以引用应有所取舍和选择。

注:本人拙笔仅在于我手写我心,如若您的观点与我有偏差,请留言沟通,让我们在辨析中成长、提升。

                    (娅)2021年2月6日凌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