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民为贼寇,民视之为国贼是谁说的?

如题所述

“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是战国时期.孟子说的,出自孟子的作品《孟子·离娄下》第三章。

原文: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腹,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位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狗马,那么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不相识的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要为先前侍奉过的君主服孝,君主怎么做,臣下才能为他服孝呢?”孟子说:“(臣下在职时)有劝谏,君主就会听从,有建议,君主就会采纳,使君主的恩泽遍及百姓;

(臣子)有原因离职(到别国去),君主就会派人领他出境,并且派人先到他要去的地方作好安排;离开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封地房屋。这叫三次有礼。这样,臣下就愿意为他服孝了。

如今做臣下的,有劝谏,君主不接受,有建议,君主不肯听,(因此)恩泽不能遍及百姓;有原因离去,君主就要捉拿他,还想法使他在所去的地方陷入困境;离开的当天,就没收了他的封地房屋。这样就叫作仇人。(成了)仇人,哪有什么要服孝的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1
是战国时期孟子说的。
出自孟子的作品《孟子·离娄下》第三章,原文是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日本投降后政府却规定一元钱的政府货币兑换200元钱的日本军用券,把老百姓恼了,结果失去江山。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贼寇,民心这东西一旦失去后果是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