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的语言清淡苍劲,如何赏析《甬江夜泊》?

如题所述

《甬江夜泊》是清代学者阮元的诗作。全诗的鉴赏如下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述了夜而垂帘,泊舟甬江的感受。如果只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实际上这是一首通过景物描写,联想到守岛士兵的寒冷与孤寂的感怀诗。

诗的头两句,写甬江在夜幕风雨之下的情景。“潇潇”是体现风雨暴疾之貌,急风暴雨,江流荒村,水位、江潮在上涨,诗人乘舟遇到了这样的坏天气,只好靠岸拢舟了。

诗的三四句,激烈紧张的气氛有了稍稍的舒缓。远行的船,与海水的声气相连,因为甬江是流入大海的,甬江就成为了船与大海相通的纽带,那风暴,那倾注的大雨,仿佛将海水掀泼起来,一叶帆舟,无法航行,勉强靠岸抛锚。在这样的大雨天,诗人难以入睡,点上短短的蜡烛,度过寒气逼人的宵夜,这时光自然是十分难熬的,在这恼人的天气,灯显得那样短,而寒夜却是那样长。这两句写了船、海、江、灯、夜,把环境进行细微的突现。

前四句主要是对环境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诗的五六句又使舒缓了的气氛拉紧了。风狂雨暴,周围越发显得静寂,人们在这样的夜晚害怕听到军营的号角,因为恶劣天气常是敌人偷袭的时机,地处海防前线的甬江,保卫着国家的东南大门。风雨使气温骤然下降,诗人自觉衣单,甚至想穿上华贵温暖的貂皮大衣。而由己推想到戍守海岛的士兵,他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督守岗位,是更寒冷,更孤寂的。

诗的结尾两句,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东海守岛士兵的深切关注。诗人仿佛看到他们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甬江口面对大海中的舟山群岛,那里驻扎着清朝的守岛部队,清中叶后,国防日趋重要,外敌趋近,清王朝腐败无能,国防日见弛废,而爱国士兵还拿着落后的兵器,在海防上筑起血肉长城,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诗人久为海防督官,深深了解士兵的疾苦,所以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好坏,气温的升降,对海防士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装备落后的清朝部队,士兵首受其苦。诗人推己及人,赋予士兵以极大的同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地方长官中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由景入情,思维感受是诗的主调,景色与环境的描写是为“悯人”服务的。思维的波澜曲折,使诗意有了更深的境界,扩大了诗的社会意义。王夫之在评曹植《当来日大难》一诗时说:“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这首诗以景写情,以情融景,真情挚爱成为了这首诗的诗魂。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何瑞澄:这首诗是描写作者风雨之夜泊船甬江时的感受,从个人的孤寂想到守岛士兵的凄苦,表现了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以清淡苍劲的语言,创造了迷茫旷远的意境。(《清诗词赏析》)


【出处】

《甬江夜泊》——阮元

【原文】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译文】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甬江正在涨潮。

远方船帆连海雾,短短烛光接寒宵。

夜深人静怕听号角声,衣衫单薄想穿御寒的貂裘。

联想到戍守远方海岸的士兵,在深夜的孤岛上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

【关键词注解】

    甬江:江名,在浙江省东北部。

    潇潇:风紧雨急的样子。

    荒江:荒凉的江水。

    海气:海上烟云,这里指大海。

    怯:害怕。角:号角。

    貂:动物名,皮为珍贵的御寒皮料。此指貂裘。

    荷戈者:指戍守孤岛的士兵。

    萧寥:冷清寂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嘉庆八年(1803),当时阮元任浙江巡抚,正在为肃清安南船艇对中国海疆的骚扰和扫除海盗方面作努力。他勤于国事,四处奔波。在一个晚上,船停在浙江境内的甬江时,作者从自己的寒冷想到据守海岸士兵的艰苦生活,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省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先后任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后召回京,擢体仁阁大学士,先后管理刑部、兵部事务。致仕后晋加太子太保衔。曾在史馆倡修《儒林传》,于广州创立学海堂,杭州设诂经精舍,曾校刊《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主编《经籍纂诂》等,于古代文化多有建树。著有《研经室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9

《甬江夜泊》是清代学者阮元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甬江夜泊》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夜而垂帘,泊舟甬江的感受。如果只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实际上这是一首通过景物描写,联想到守岛士兵的寒冷与孤寂的感怀诗。

诗的头两句,写甬江在夜幕风雨之下的情景。“潇潇”是体现风雨暴疾之貌,急风暴雨,江流荒村,水位、江潮在上涨,诗人乘舟遇到了这样的坏天气,只好靠岸拢舟了。

诗的三四句,激烈紧张的气氛有了稍稍的舒缓。远行的船,与海水的声气相连,因为甬江是流入大海的,甬江就成为了船与大海相通的纽带,那风暴,那倾注的大雨,仿佛将海水掀泼起来,一叶帆舟,无法航行,勉强靠岸抛锚。在这样的大雨天,诗人难以入睡,点上短短的蜡烛,度过寒气逼人的宵夜,这时光自然是十分难熬的,在这恼人的天气,灯显得那样短,而寒夜却是那样长。这两句写了船、海、江、灯、夜,把环境进行细微的突现。

前四句主要是对环境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诗的五六句又使舒缓了的气氛拉紧了。风狂雨暴,周围越发显得静寂,人们在这样的夜晚害怕听到军营的号角,因为恶劣天气常是敌人偷袭的时机,地处海防前线的甬江,保卫着国家的东南大门。风雨使气温骤然下降,诗人自觉衣单,甚至想穿上华贵温暖的貂皮大衣。而由己推想到戍守海岛的士兵,他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督守岗位,是更寒冷,更孤寂的。

诗的结尾两句,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东海守岛士兵的深切关注。诗人仿佛看到他们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甬江口面对大海中的舟山群岛,那里驻扎着清朝的守岛部队,清中叶后,国防日趋重要,外敌趋近,清王朝腐败无能,国防日见弛废,而爱国士兵还拿着落后的兵器,在海防上筑起血肉长城,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诗人久为海防督官,深深了解士兵的疾苦,所以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好坏,气温的升降,对海防士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装备落后的清朝部队,士兵首受其苦。诗人推己及人,赋予士兵以极大的同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地方长官中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由景入情,思维感受是诗的主调,景色与环境的描写是为“悯人”服务的。思维的波澜曲折,使诗意有了更深的境界,扩大了诗的社会意义。王夫之在评曹植《当来日大难》一诗时说:“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这首诗以景写情,以情融景,真情挚爱成为了这首诗的诗魂。

原文

甬江夜泊

作者:阮元 (清代)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翻译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甬江正在涨潮。

远方船帆连海雾,短短烛光接寒宵。

夜深人静怕听号角声,衣衫单薄想穿御寒的貂裘。

联想到戍守远方海岸的士兵,在深夜的孤岛上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

注释

甬江:江名,在浙江省东北部。

潇潇:风紧雨急的样子。

荒江:荒凉的江水。

海气:海上烟云,这里指大海。

怯:害怕。角:号角。

貂:动物名,皮为珍贵的御寒皮料。此指貂裘。

荷戈者:指戍守孤岛的士兵。

萧寥:冷清寂寞。

作品出处:《研经室集》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嘉庆八年(1803),当时阮元任浙江巡抚,正在为肃清安南船艇对中国海疆的骚扰和扫除海盗方面作努力。他勤于国事,四处奔波。在一个晚上,船停在浙江境内的甬江时,作者从自己的寒冷想到据守海岸士兵的艰苦生活,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省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先后任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后召回京,擢体仁阁大学士,先后管理刑部、兵部事务。致仕后晋加太子太保衔。曾在史馆倡修《儒林传》,于广州创立学海堂,杭州设诂经精舍,曾校刊《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主编《经籍纂诂》等,于古代文化多有建树。著有《研经室集》。

第2个回答  2022-08-21

《甬江夜泊》是清代学者阮元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作品赏析】

诗的头两句写了甬江在夜幕风雨之下的情景。“潇潇”是体现风雨暴疾之貌,急风暴雨,江流荒村,水位、江潮在上涨,诗人乘舟遇到了这样的坏天气,只好靠岸拢舟了。

诗的三四句激烈紧张的气氛有了稍稍的舒缓。远行的船,与海水的声气相连,因为甬江是流入大海的,甬江就成为了船与大海相通的纽带,那风暴,那倾注的大雨,仿佛将海水掀泼起来,一叶帆舟,无法航行,勉强靠岸抛锚。在这样的大雨天,诗人难以入睡,点上短短的蜡烛,度过寒气逼人的宵夜,这时光自然是十分难熬的,在这恼人的天气,灯显得那样短,而寒夜却是那样长。

诗的结尾两句,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东海守岛士兵的深切关注。诗人仿佛看到他们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甬江口面对大海中的舟山群岛,那里驻扎着清朝的守岛部队,清中叶后,国防日趋重要,外敌趋近,清王朝腐败无能,国防日见弛废,而爱国士兵还拿着落后的兵器,在海防上筑起血肉长城,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这首诗由景入情,思维感受是诗的主调,景色与环境的描写是为“悯人”服务的。思维的波澜曲折,使诗意有了更深的境界,扩大了诗的社会意义。


【原文】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译文】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甬江正在涨潮。
远方船帆连海雾,短短烛光接寒宵。
夜深人静怕听号角声,衣衫单薄想穿御寒的貂裘。
联想到戍守远方海岸的士兵,在深夜的孤岛上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

【注释】

甬江:江名,在浙江省东北部。
潇潇:风紧雨急的样子。
荒江:荒凉的江水。
海气:海上烟云,这里指大海。
怯:害怕。角:号角。
貂:动物名,皮为珍贵的御寒皮料。此指貂裘。
荷戈者:指戍守孤岛的士兵。
萧寥:冷清寂寞。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省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先后任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后召回京,擢体仁阁大学士,先后管理刑部、兵部事务。致仕后晋加太子太保衔。

曾在史馆倡修《儒林传》,于广州创立学海堂,杭州设诂经精舍,曾校刊《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主编《经籍纂诂》等,于古代文化多有建树。著有《研经室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嘉庆八年(1803),当时阮元任浙江巡抚,正在为肃清安南船艇对中国海疆的骚扰和扫除海盗方面作努力。他勤于国事,四处奔波。

在一个晚上,船停在浙江境内的甬江时,作者从自己的寒冷想到据守海岸士兵的艰苦生活,创作了此诗。

第3个回答  2022-07-11

细草微风岸,危楼独夜舟。从江夜的特写写起,细草,轻风,江岸,船里高高地船头,停泊在夜里的独舟。在江边,风轻轻吹着小草,有一条小船在黑夜中停泊。这是一个多么的寂寞的一个人生境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夜空垂下,更显平野宽阔。月随大河奔涌,更显河流气魄。这也是写发展前景,浑厚宽大。。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会发表文章因此声名篇,人老多病就应当休官,这也是反写。有点儿知名度,不是因为文章内容好,是由于写出了自身的消沉,孤独漂泊的真正。

虽说人老多病,但更多的是被异已挤兑。作家本有至君尧舜禹使风俗习惯淳的宏大政治抱负,但长时间被抑制而不可以使出,即使文章内容知名也不是自己的心愿。老病休官就更并不是自己的心愿。。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四处飘零漂泊像什么,如同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孤零零,独孤独。杜甫的爷爷写的这一首赞美诗,为何可以浑厚上千年让后代赞赏不已你不知道的最美丽唐诗宋词。

近日,44岁的徐静蕾,忽然在社交平台甜美出文,疑是向很多年地下恋情目标黄立行开展理性表白。“九年多至今,我经常得病,你始终有药。”奇女子便是水平高,连表白都那么诗满满的。而先进的作家,无论想表达什么具体内容,全是情调满满的。千年前的这名唐代文学家,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对官府和女王的告白,都是那么美味可口,情调越千年!

风轻轻吹着岸上细草,夜色中一艘小船支着高高地船头,在岸边停靠在着。夜空垂下,看起来首脑分外宽阔:月亮倒影于激流的江河中,月色伴随着河川涌动。我岂是由于文章内容而知名?官倒是由于很多年旧病而罢退,四处漂泊,四处奔波,像什么?如同那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唐朝宗永泰年间(765)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丧失借助,遂全家老小东下,这首诗就是他在东行的路程中常写的,颇有自残漂泊之意。

第4个回答  2022-08-12

一、原文:

甬江夜泊

阮元

风⾬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短烛接寒宵

⼈静怯闻⾓,⾐轻欲试貂。

遥怜荷⼽者,孤岛夜萧寥。

二、全译文: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甬江正在涨潮。

远方船帆连海雾,短短烛光接寒宵。

夜深人静怕听号角声,衣衫单薄想穿御寒的貂裘。

联想到戍守远方海岸的士兵,在深夜的孤岛上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

三、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游旅诗,作者将自己停舟于浙江甬江时的感受写成此篇。

甬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上游奉化江,源出四明山,东北流至奉化带江口以下,称鄞江,流至宁波同姚江汇合后始称甬江。

四、考点

简要赏析颔联中的连与“接”。

“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

“接”字写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难以⼊眠。这两字突出了环境之冷和⼼绪之重。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诗人由己及人,在自身感到寒冷难耐时,想到了远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自己更感寒冷和寂寥,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卒、关心海防的情怀。

③ 赏析诗文

《甬江夜泊》通过由己及人,在自身感到寒冷难耐时,想到了远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自己更感寒冷和寂寥,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卒、关心海防的情怀本。

诗是写作者夜晚在甬江上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描写夜泊时的环境和背景。

首句紧扣题目,点明时间在晚上。潇潇,写风雨急骤,强调了环境的凄清,撩人心思牵人情怀,写出诗人复杂心情,渲染了战斗紧张气氛。

第二句表面写广袤的江上波浪汹涌,实际上运用象征手法来写战争。

颔联接上联由景及人,以景写情,写出了诗人在凄冷的海上的感受。特别是“连”字运用想象,把战船与海两个意象连接在一起,拓宽诗歌的意境,渲染了冷寂、凄清氛围; “短”写出时间之久,暗写诗人久坐难眠。“寒”说明已是深夜,

同时点明了诗人到感受环境寒冷,“接”突出诗人心绪沉郁。颔联由诗人身感寒冷,引出下文“衣轻欲试貂”。

《甬江夜泊》描写作者夜晚在甬江上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表现诗人渴望和平之情颈联第一句写夜深环境的冷寂,害怕听到战斗的号角声,表现诗人渴望和平心情。因为战争就有伤亡,这与下文对士兵的体恤是一致的。

后一句,写诗人身感应寒冷难耐,“欲”,实际是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寒冷,战斗的艰苦恶劣环境。尾

联直抒胸臆,是诗眼,诗人由己及人,想到了近正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本人更感寒冷和寥寂,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兵、关怀海防的情怀。

本诗用词准确,含蓄蕴藉,情景交融,诗意激切,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向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