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诈骗罪,被正式批捕了被判刑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

如题所述

被正式批捕了被判刑的可能性是大的。《刑事诉讼法》第81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1
我认为是很大的,主要是因为诈骗罪是很严重的。就算你诈骗了8000,也是需要被判刑5年以上。
第2个回答  2022-06-01
确实是比较大的,最少判处一年有期徒刑,最多可能就是无期徒刑了,关键要看你诈骗的金额了。
第3个回答  2022-06-01

可能性极大,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下面说原因。

第一、因诈骗罪被正式批捕了,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知道,刑事案件要经过“公检法”三家的协同配合才可以完成。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负责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一般的刑事案件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诉讼流程。

那么诈骗犯罪,被正式批捕了说明什么呢?

1、公安机关认为你有罪。

一般普通刑事案件都是发端于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后,对犯罪嫌疑人一般都会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在最长的30天的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要对自己立案侦查的案件进行分流处理:

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立即释放;发现有犯罪事实,但不需要羁押的,做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发现有犯罪事实,且需要羁押的,需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

如果公安机关选择了提请批准逮捕,那么,在公安机关看来,犯罪嫌疑人不仅有罪,而且罪行较重,不羁押不足以保障刑事诉讼正常进行,这就昭示着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可能性极大,最起码公安机关是这么认为的。





2、检察机关也认为你有罪。

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时,会将案件的证据材料同时向检察机关移送,检察机关经过阅卷审查,提审犯罪嫌疑人之后,可以做出三种不同的处理决定:

一是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事实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应当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责令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者终止侦查;

二是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没有羁押的必要性,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接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并做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

三是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且罪行较重,做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不论是公安机关,还是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都是最严重的“羁押”措施(公安机关是刑事拘留,检察机关是批准逮捕),这就意味着公检两家已经达成共识:该犯罪嫌疑人不仅有罪,且罪行较重,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必须严格控制其人身自由才可以保障诉讼正常进行。





你们是否明白了呢?刑事诉讼的公检法三家中,现在两家都认为你有罪了,就剩法院一锤定音了,你觉得你被判刑的可能性大还是小呢?已经不言自明了吧!

第二、除了被判刑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凡事有一般就会有例外,被判刑的可能性也许要占案件总量99.9%,例外的情况都占不上0.01%,当然我只是大概估计一下,不是准确的统计数据,意在说明例外的情况是非常少的。

例外情况1:公安机关撤案或者终止侦查。

检察机关批捕后,案件再次回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后,发现案件存在错误,于是将情况通报给检察机关,经过两家充分论证后,认为犯罪嫌疑人无罪,公安机关遂做出撤案或者终止侦查的决定。

例外情况2:检察机关不起诉。

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后,办案检察官发现证明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证据不足,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经过两次退查后,仍然证据不足,于是提请检委会讨论后,做出了存疑不起诉的决定。或者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之前公安机关的侦查和检察机关的批捕都错了,于是做出了绝对不起诉的决定。

例外情况3:检察机关撤回起诉。

当案件进入到法院阶段后,案件的主办法官发现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明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足,建议检察机关将案件撤回,检察机关经过重新审查后,同意人民法院的意见,于是将案件撤回来后,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

例外情况4:人民法院判决无罪。

人民法院对案件经过审查后,发现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其有罪,与检察机关沟通后,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构成犯罪,不同意将案件撤回,两家出现了严重分歧,于是人民法院做出了无罪判决。





综上,犯罪嫌疑人一旦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了,其被判刑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只有极少数的特殊案件,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同时出现了失误,才可能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