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故事系列之五:文公称霸

如题所述

木棉/文

2018—3—21

晋文公重耳(?——前628年),是春秋东周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传奇国君,传奇霸主。在晋献公七位公子中,虽然重耳年龄最长,却不是嫡子。在骊姬之乱中,逃亡时间最长,却最终继承了国君位,做了华夏霸主,谱写了辉煌的霸业篇章。历史学家赞誉他是“继齐桓公之后,真正的中原诸侯霸主。

晋献公晚年发生了“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尽,重耳、夷吾出逃,。从此,重耳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

重耳先是逃到娘舅家的狄国(现在的吕梁山区),由于他从小就喜欢结交朋友,在狄国时就有狐偃、狐毛、赵衰、先轸、介子推等一班有才干的人追随,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出谋划策。重耳在狄国住了12年间,娶狄女生了伯鲦、叔齐两个儿子。

“骊姬之乱”平息后,晋国重臣里克派使者前往狄国,请重耳回国继承大业,重耳分析了形势,认为当时晋国局势还不稳定,继位时机尚未成熟,便婉言谢绝了回国的请求。

由于重耳不愿回国,晋国大臣便拥立了另一个逃到秦国的公子夷吾为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一直担心重耳会威胁到自己的君位,为绝后患派人前往狄国去刺杀重耳。

重耳的外祖父狐突得到消息后,写了封密信,连夜派人到狄国给重耳通风报信。重耳接到信后,立即找来亲信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当下只有逃出狄国才是上策。

逃跑途中,重耳等人装在车上的财物被仆人洗劫一空。众人走投无路,最后重耳决定到齐国去。车子途径卫国国都商丘,卫公却下令关闭城门,不准重耳等人入城,众人只好绕城而过。

走到一个叫五鹿的地方,大家又累又饿,看到一群农人在吃饭,重耳让狐偃前去讨口饭吃,有个农人嘲笑他们“老爷还问我们要饭呐!”,又有一个年轻人拿起一个土块说:“想吃就吃这个吧!”。

脾气火爆的魏犨听到这话上去抡拳就要打那人,而狐偃急忙挡住魏犨,恭敬地接过土块,并将土块交给了重耳说:“得到食物很容易,但得到土地可不容易呀,百姓送上土地,这不正预示着公子日后会得到土地吗?”

重耳大悟,忙跪在地上谢恩,又毕恭毕敬将土块放到车上继续赶路。一行人走了十几里,饥饿难耐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到树荫下休息。狐偃、颠颉、先轸挖了野菜熬汤请重耳喝,又苦又涩的汤,重耳实在难以下咽。

这时介子推一瘸一拐的端了一碗肉汤递给了重耳,重耳实在太饿了,一口气将汤喝个精光,然后才问哪里来的肉汤?细心的狐偃发现介子推的裤腿被血染红了,问及,介子推才说,“主公喝的汤是自己从腿上割的肉做的”。

众人听后敬佩万分,重耳更是感动的说不出话,半晌才哽咽着说:“介公这样对我,让我如何报答呢?”,介子推说:“只要公子能做出一番事业,实现复国大计,我这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重耳一行忍饥挨饿,一路风餐露宿,历经艰辛最终到达了齐国。齐桓公以诸侯之礼隆重接待了重耳,宴会结束齐桓公又赠送了车马、衣服、食物和房屋给重耳,听说重耳未带夫人,又挑选了宗室女齐姜嫁给重耳,令重耳感动万分。

五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在齐国安逸的日子,对于已经六十岁的重耳来说已经乐不思蜀了。这可急坏了一班随从,大家聚在桑园商量此事。狐偃说:“我们本想借齐桓公之力,帮助公子完成复国大业,但现在桓公已死,为争王位齐国内讧不断,我们应该离开齐国另谋出路”。

魏犨说:“我们一定要把公子逼上复国之路”,狐毛说:“可我们离开齐国又能去哪里呢?”,赵衰力主去宋国。

齐姜也劝重耳要以国家大义为重,但重耳却无动于衷,于是齐姜伙同狐偃等人把重耳灌醉,抬到车上,趁夜晚悄悄离开了齐国。等重耳酒醒发现已经离开齐国很远了,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路过曹国,重耳受到曹公的慢待,甚至非礼奚落。到达宋国,恰逢宋楚交战,宋襄公受伤,无力帮助重耳复国大业,劝重耳另寻别国。重耳离开宋国来到郑国,也遭到郑文公的怠慢。无奈,重耳一行辗转来到了楚国,楚国是个大国,楚成王依照诸侯礼节隆重的接待了重耳,令重耳很是感动。

在宴席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公子有一天回国做了国君将怎样报答我呢?”,重耳沉思了一会说:“我们有的,贵国都有,我实在想不出拿什么报答您,但如果日后晋、楚交战,我愿退避三舍,就算我对大王您的报答把!”。

楚国大将子玉听了这话很是生气,请求成王杀掉重耳。但成王认为重耳贤能,追随者也都是栋梁之才,将来必成大事。

几年之后,公元前636年晋惠公死了,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逃回晋国,做了国君,是为晋怀公。对太子的不辞而别秦穆公非常生气,便派人去楚国迎重耳回国继位,重耳在秦军护送下回到晋国,并赶走了太子。

在众人的拥戴下,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如今已63岁的重耳继位,这就是晋文公,他成为晋国历史上第23位国君。晋文公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修养生息的政策,短期内迅速恢复了国力。

首先,他明修政治,近贤臣,远小人,以才用人,强化晋国公室的权利和职能;第二,鼓励发展农业,调整税负,减轻百姓负担;第三,军事上,扩建军队,按照诸侯大国的编制,将上下两军扩充为上中下三军;外交上,积极修复与秦国的关系,加强与戎狄和姬姓国家友好往来。

晋文公即位后进行了三次大的封赏,但独独忘了当年流亡在外对他“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去找晋文公论理,介子推拒绝了。于是朋友写诗贴在宫门外为介子推鸣不平。

晋文公知道后,非常内疚,马上派人去找介子推,但他已经离家出走。文公又派人到处寻找,有人说介子推背着母亲上了绵山。晋文公立刻又赶到绵山,士兵搜遍了整个绵山也没有找到介子推。

这时有人献计说,放火烧山就能把介子推逼下山。晋文公便命人放起火来,大火烧了几天几夜,也不见介子推下山,后来在山上的一棵老柳树下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焦的遗体。

晋文公顿足大哭,后在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文公对介子推的气节十分敬佩,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寒食,以纪念介子推,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时,权利日渐衰落的周王室发生了太叔之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秦国和晋国求救。晋文公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赵衰说:“周、晋是同姓,要想成就霸业就要帮助周王”。

于是晋文公亲自率兵到达周的都城洛邑,迅速平定了叛军。周襄王为了嘉奖文公勤王有功,赐给他四座城池。

公元前633年,经过多年的准备,楚成王发兵宋国,拉开了楚国争霸的序幕。宋国国小兵弱,根本无力招架,急忙派人向晋国求援。

晋文公同大臣们商量,先轸说:“晋国称霸的时机到了!”。狐偃说:“我们可以攻打曹国,楚国必然会去救曹,那样宋国就得救了”。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建议,率三军攻打曹国。

在经过卫国时,卫国不准晋军过境,晋军联合齐直捣卫境,卫成公出逃。攻陷曹国都陶丘后,又活捉了当年侮辱过晋文公的曹共公。

此时宋国再次告急,因为宋国和楚国都曾有恩于晋,文公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先轸又献上一计,扣押曹共公,把曹国的土地分给宋国,联合齐国、秦国一同攻打楚国。

这时曹、卫都向楚国求援,楚成王面对中原形势的变化,认为再继续下去势必与晋军交战,便命子玉退兵。但子玉拒不退兵,准备与晋军一决高低。

楚国联合了陈、蔡、郑、许四国,气势汹汹地向晋军扑来。面对不可一世的楚国联军,晋文公也联合了齐、秦、宋三国,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看着来势汹汹的楚军,先轸对文公说:“主公当年在楚国避难时,曾承诺楚王,晋楚交兵,晋军要退避三舍,以感谢楚王的礼遇,如果我们现在应战,不是失信了么?”。

晋文公便下令全体晋军不得迎战,向后退避一舍(三十里),楚军又攻,晋军又退一舍,楚军三攻,晋军再退一舍。晋军“退避三舍”却助长了楚军的骄傲轻敌思想。

楚军统帅子玉狂妄大叫,“不败晋军,绝不退兵”。晋军一步步将楚军引进到城濮的埋伏圈。突然间战鼓雷鸣,杀声阵阵,晋军反击,放松警惕的楚军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杀的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前面的军队向后逃,与后面的军队相互践踏,楚军溃不成军。晋文公下令放走主帅子玉、楚将斗越椒、斗博、斗寅申,以报当年楚王的收留之恩。

城濮一战,晋国联军完胜楚军主力,从此,楚国暂时退出了中原地区。晋军胜利的消息传到周朝洛邑,周襄王为了笼络人心,派大臣前去慰问,并带信给晋文公,说周王准备亲自来犒赏三军。

为了迎接周襄王,文公下令在践土修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并传令各诸侯与齐昭公、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到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共同迎接王驾。

五月,晋文公率九国诸侯在践土一起迎拜周襄王,献上城濮之战的战利品。周王大喜,亲自下殿搀扶,赐予财宝,并下令册封晋文公为各盟国的盟主。各国诸侯也都与晋文公歃血为盟,签订了互不侵犯、和平相处的条约。

践土会盟,确立了晋文公在个各诸侯盟国中盟主的地位。从此,晋国开始了长达150余年称霸的历史,晋文公也因此被列为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