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试述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自然观。

论述题:试述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自然观。
要 求: 1.叙述时,必须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资料翔实、论说充分。
2.符合基本写作规范,鼓励独立思考。
3.字数不少于2000字。
评分标准:
1. 观点鲜明,论述严谨规范,概念理解准确,逻辑性强。(85分以上)
2.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写作规范,但论证尚欠完善。(70-85分)
3. 论点较为明确,写作基本符合规范,但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准确。

老子阐述大道到完成,超越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及社会实践,把认知和所欲提高到自然宇宙上,对于全世界各国而言必然有所震撼。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老子从一到十六章一气呵成,最终实现大道进入永恒的自然社会。老子以现实世界的心态来观测自己的大道,认为不可思议,高的无法攀登的高峰,故曰:“太上”。
对于“太上”的解释人们往往局限在君主身上,所缺乏的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缺乏对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的至真、至善、至美三合一的真人世界的认识,造成误解。河上公注曰:“谓太古无名之君。”跟随而来的解说多见于“太上”系指最好的、最高明的统治者。因此,把本章认为是社会政治观,最原始的公社时期成为榜样,对一无所知的社会还盲目崇拜,低级与高级就没有分别了,这不是完全否定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吗?

原始公社没有科技力量去建设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只是因缘而生处于对物质世界蒙昧时期,大脑处于无知识可填充,也就不存在高明不高明和有至高无上者,传说广成子是至道之人,但无法使道生。老子懂得大道也是无法使道生,是人类社会不具备道生的条件,我们何必把建设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推到君主身上呢?本来没有样榜的,非树立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来,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庄子·天运》云: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道不能献于君主,君主又如何拥有道呢?说明道与君主毫无关系,当然与政治观也毫无瓜葛,君主若提倡仁、义、礼的政治观念,自然不是道的内容,仁、义、礼所取得的政绩也是人文的功劳,人类社会各君主的故事,只是因缘而生,因故而灭,都与“道”有区别。至今世界所拥有的知识和学问,可以献之于君、与之于人,知与行是完成一件事,这件事是国家、团体、个人的、而没有完成“大道”,“大道”还等待全人类来完成,是活着的人完成,不是等待后人去完成的。人类社会文明与生命复归正性及宇宙复归于无极而集合性的圆满,是不能由人类社会文明替代生命、宇宙文明,三者的区别一定要有,但不能分割它们。

人们把《道德经》歪曲和强行往自己学到的知识堆里套,如果真能可以套起来,还不于把自己的知识更完善一些,何必扎进《道德经》又高谈阔论自己的东西,这不是掩耳盗铃吗?全世界哲学已经有了扎实厚厚的基础,应用到各领域取得了丰功伟绩,如果把《道德经》实际有用的东西变为哲学,我去学哲学或许有用的多,那么《道德经》只是跟不上潮流的文化,属于一小片的知识而矣,在创意、梦想迅猛发展的社会,不淘汰也不屑一顾,中国传统文化就糟糕透了,各国又怎么看待中国祖先呢?

中国《周易》的上卦和下卦组成六爻卦,第五爻为九五之尊,第六爻为上爻,君主的父亲被赐封为太上皇,因此“太上”就不能理解为君主。《周易》乾坤两卦有用九、用六也。中国人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又怎么叫他人尊重你,中国人关心中国文化是光荣的职责,中国的《周易》被冷落,已经失去了文化的灵魂,可是《周易》至今还再冷落中,真有悲叹之感!话说回来,上爻以事物而言,是极限的位置,而老子的大道讲到极限的极限,具有石破天惊之震撼,老子用“太上”喻之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最高境界,是情真意切的。

“外无正而不行”这句话一语说破了“道”,五十八章有句:“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是什么呢?有正“道”则行,“清静为天下正”,才有了“静曰复命”,就是自觉圆满自我的自然观。

老子相信自己也相信人类,认识自己是从物理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没有一句脱离实际的神话,故曰:“下知有之”。“下”字,是代表全人类(生命世界)。但老子很清醒的认识到这个矛盾又现实的世界,必然持有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不会永久的,但“侮之”者(国)对《道德经》是排斥的、抵触的,争论不休的状况是存在的,大道的思想太远大,是全人类共同创造未来社会,而各国以自为方,信心不足和不信必然存在。故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本章关键是“悠兮其贵言。”老子阐述有限世界转化无限世界必然性,从无限世界建设自然社会的整个过程,人类能悠闲重视整个世界的发展和进步的运动客观规律,掌握适度必然会“功成事遂”,不用刻意去神话和虚构,而“誉之”、“畏之”、“侮之”根本不起作用,信者不信者持怀疑态度,否定态度也自然消失,故曰:“百姓皆谓:‘我自然’”。然而,这句话有针对全人类的精英阶层,也是在说百姓都知道,精英阶层更知道我说的大道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是老子代人类做自我检查与批评,自我鼓足勇气挣出枷锁,自然完善自我(全人类)脱离苦海,向富饶、自由、如意、平和彼岸航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