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故乡】无处安放的贫瘠乡愁——关于故乡的碎片记忆

如题所述

寻根的记忆:故乡的片段与无尽乡愁


沿着时光的脉络,我从三峡的壮丽到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的质朴,追溯那份久远的贫瘠乡愁。27年前的开县,岳溪镇还是一个承载着生活重担的哟儿场,那里是我童年的起点,一个被贫困与梦想交织的农村。那时,人们日复一日为温饱而奋斗,我心中的愿景是挣脱乡村生活的束缚,成为城市的居民,不再为繁重的农活困扰。



水缸与生活的印记


记忆中的木质圆桶和楠竹扁担,构成了一幅质朴的山村画卷。不会挑水的日子,兄姐们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石槽喂牛的场景,那份静谧与坚韧,就像老牛与老农共同编织的农村生活图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南北农村的差异与变迁


饲养耕牛的方式,既是地域文化的表现,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在重庆老家,石槽不再是喂牛的专用,而是转向了养猪,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带来了耕牛的减少,城乡差距似乎并未因此缩小。香椿树的嫩芽,如同春天的乡愁,唤醒了我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乡土的记忆与失落


随着传统农具如簸箕的渐行渐远,对故乡的怀念与失落感油然而生。我曾羡慕那些能驾驭犁田的伙伴,那是对技艺和希望的象征。磨刀石、织布机和风箱,它们不仅是生活的工具,更是情感的寄托,承载着家庭的爱与坚韧的教诲。



乡愁的图腾与归宿


故土是游子的根,乡野小路的“阡陌”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磨刀石象征着父亲的勤劳,织布机中蕴藏着外祖母的慈爱和家庭的温暖。风箱的轻重缓急,犹如生活的节拍,提醒着我们平衡与耐心。而母亲的叮咛,就像小河般滋养着生命,也警醒着我们安全的边界。



这些记忆如同碎片,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乡,尽管贫瘠,却满载深情。每一处细节,每一种传统,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和追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