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如题所述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如下:

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不均衡、基础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这些都对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目标及基本原则

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

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促进每一名学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

2、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坚持促进公平。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和家庭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

4、坚持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育教学实效,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现在哪里

首先,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转变为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其次,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大纲的束缚,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开放。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第四,课程改革改变了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即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最后,课程改革改变了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天赋。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让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