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从明朝传过去的“韩服”为什么会引起误解?两者有何区别?_百度知 ...

如题所述

最近,一位中国画师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被韩国人围攻称其创作的汉服“抄袭”了韩服。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误解呢?两者有何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明朝与朝鲜的历史关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周边小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与震慑,于是,一些国家纷纷和大明建立朝贡或宗属关系。当时的高丽就与明朝建立了宗属关系。据史料记载,明建国之后,高丽王朝就派遣使臣出使大明,朱元璋赐其新国号“朝鲜”,自此,朝鲜半岛上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
明朝与朝鲜建立宗属关系后,朝鲜该使用怎样规格的服饰和服章典志,成为摆在大明朝礼部与皇帝面前的一个难题,难到整个洪武一朝都没能给出答案。原因出在“李氏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身上。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父亲帮助高丽王朝的恭愍王收复了双城总管府,随后归附高丽。在高丽王朝时期,李成桂因成功抵御住元朝红巾军的入侵而获得提拔。之后,李成桂的势力不断壮大,于1388年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并在1392年自立为王。
朱元璋对李成桂的废主自立有些耿耿于怀,一直不肯正式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这样一来,正式的赐服也就无从实现。建文帝即位后,为了拉拢朝鲜,朱允炆封其子李芳远为“朝鲜国王”,并赐九章冕服,这是明朝对李氏朝鲜的首次赐服。
最终,在永乐时期,明朝与李氏朝鲜之间的邦交关系正式确立下来,两国开展了长达269多年的朝贡关系与服章上的密切交融。
明朝服饰与韩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官服和士人服装上。在官服方面,明朝与朝鲜的穿搭层次一致,但在袖型、袍服宽度和摆的演化上有所不同。在士人服装方面,明朝道袍的领子底端是直的,朝鲜的领子下方带有角度;明朝道袍的袖根位置近似看成一道直线,而朝鲜道袍袖根则不是;明朝道袍的护领宽度要比朝鲜窄。
虽然朝鲜服饰的诸多款式在大体样貌上与明代服饰相似,但制作工艺上同明代服饰有很大差异的,例如领型、侧摆、接袖方式的不同,究其根源是当时的中国与朝鲜的织造能力的不同。当时的中国可以织造出幅宽75厘米以上的织物,而朝鲜仅能织造出40厘米左右的织物,二者的幅宽不同也导致了服装款式虽外貌接近,但其内里有很多不同之处。
明朝服饰从永乐年间传入李氏朝鲜,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传到朝鲜后,手工业从事者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但整体的风格受限于宗主国明朝,也就是说,在明朝灭亡之前,李氏朝鲜的服饰是趋同于明代服饰的。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强推“剃发易服”政令。此后,中国的服饰发生了重大转变,明制汉服造型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清朝却没有对李氏朝鲜的服饰加以限制,因此,明朝灭亡后,失去了制衣标准与模仿对象的朝鲜服饰彻底放弃了模仿,而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与重铸。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韩国人整理历史上的首服变革时,也会说自己国家在某个时间点的风格极其紊乱,同时,也会把明朝灭亡看做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些或许与明清更迭时期,韩服虽延续却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有关。
韩服影响为何不断扩大?这是因为明朝服饰从永乐年间传入李氏朝鲜,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传到朝鲜后,手工业从事者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但整体的风格受限于宗主国明朝,也就是说,在明朝灭亡之前,李氏朝鲜的服饰是趋同于明代服饰的。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强推“剃发易服”政令。此后,中国的服饰发生了重大转变,明制汉服造型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清朝却没有对李氏朝鲜的服饰加以限制,因此,明朝灭亡后,失去了制衣标准与模仿对象的朝鲜服饰彻底放弃了模仿,而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与重铸。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承认,在古装剧的服饰方面,国产剧的确错漏百出,这让观众对中国古代服饰产生了很多误解。比如同样是官服,韩剧的呈现虽不是完全正确,但基本接近;而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一些服饰呈现则存在错误。
要想真正溯本清源,我们需要将优秀历史文化进行更系统、更有条理的科普,将历史影视作品以更真实、更全面、更生动的面貌发扬光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诸多文化传统争议上占有真正的主动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