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的“心”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佛教说法

  1、心是由受、想、行、识四大心王所组成的。
  2、人和一切有情众生皆因“神识”受业力牵引而流转生死。
  3、业力能牵引“神识”的根本即在于:人们在任何起心动念或造作之时,均将种种感“受”、加以分别(即“想”)、传递(即“行”)、储存到阿赖耶识;从起心动念、分别妄想、到阿赖耶识的过程,也即在深埋业力种子,无论经历多少世、多少劫,这一业力种子在因果相续的过程中成熟,由于计有我执,而相续生死。
  主要有如下含义:
  (一)梵语citta 之意译。音译作质多。又作心法、心事。指远离对象仍具有思量(缘虑)之作用者。
  1、指心王及心所法之总称。系相对于色(物质)、身(肉体)而言。相当于五蕴中之受、想、行、识等四蕴。
  2、指心王,属五位之一,相当于五蕴中之识蕴。指统一心之主体─六识或八识而言。
  3、对心、意、识三者,小乘有部等主张三者为同物之异名,然在大乘唯识宗,‘心’则指第八阿赖耶识,含有积集之义,乃诸法产生之根本体,故亦称集起心,即阿赖耶识蓄积种子而能生起现行之意。
  (二)梵语hr!d 或 hr!daya 之意译。音译作汗栗驮、肝栗大、干栗多、干栗陀多、讫利驮耶、纥哩陀耶、纥哩娜耶、纥伐耶。或译作肉团心、真实心、坚实心。原语乃具有心、精神、心脏等义之中性名词。
  (三)从各种情形所作有关心之分类有:真心(本来清净之心,即自性清净心)与妄心(烦恼污染之心);相应心(与烦恼相应之心)与不相应心;定心(静止妄念杂想之统一心、修定善之心)与散心(散乱心、修散善之心)等二心。或贪、嗔、痴等三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30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心】p0347
瑜伽一卷十页云: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二解 瑜伽六十三卷十二页云:复次此中诸识,皆名心意识。若就最胜;阿赖耶识名心。何以故?由此识、能集聚一切法种子故。于一切时,缘执受境;缘不可知一类器境。
三解 瑜伽七十六卷一页云: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四解 显扬一卷一页云:心者:谓心意识差别,名也。
五解 摄论一卷五页云: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由此为种子,意及识转。何因缘故亦说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
六解 成唯识论三卷九页云:谓第八识,或名为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
七解 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何等为心?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
八解 品类足论一卷一页云:心云何?谓心、意、识。此复云何?谓六识身。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FROM:【朱芾煌《法相辞典》】 楞严经有七处征心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编译)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79.htm 楞严经大义(惠空法师主讲)http://hi.baidu.com/amtf2008/album/item/b9bfa8ce40bd1526b600c880.html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大师著)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472.htm
第2个回答  2013-08-30
真心、诚心、发愿心,也就是大悲心,自性。。。。阿弥陀佛(合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30
觉悟、自觉、慈悲、宽荣、看破、清净、善恶、意念…
第4个回答  2013-08-30
佛家的心就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