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前德国和苏联关系非常好,为什么后来引发了苏德战争,打的你死我活?

如题所述

虽然德国最后败于苏联,但是在苏德战争的前期德国的战果非常巨大,不仅大量的歼灭苏联军队,还俘虏了非常多的苏军,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苏联的叛军,所谓叛军就是投降后为德国效力的苏军,这些人的数量远比想象中要多,人数有百万之巨。

这些降卒中从高级将领到普通的民兵都有,高级将领方面有像弗拉索夫这样的名将,值得一提的是弗拉索夫在战争初期是苏联方面抵抗德国的得力干将,他在基辅和莫斯科战役中屡屡担当先锋,其所率部队作战勇猛,多次受到斯大林的嘉奖,只不过这员悍将在投降后没多久就选择倒戈,无疑让人大跌眼镜。

弗拉索夫

然而弗拉索夫在投降德国后在布拉格再次背叛了德军,重回苏联阵营,让他的一生颇具争议。只不过相比弗拉索夫这样的高级军官,普通的士兵一旦选择投诚敌军,那么基本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因为回头路上只有督战员和军法处无情的枪口。所以投诚德军的上百万变节苏军少有走回头路之人。

苏联士兵之所以无路可走,和苏联军中的严令也有关系,当时军令如山,只要上了战场一律不许后退,部队中配有督战人员,但凡逃跑的士兵一律就地枪决。这一规定在战争前期显得非常残酷,因为方式苏军装备尚未齐整,很多士兵甚至没有枪就上了战场。获得武器的唯一途径是等有枪的同袍倒下,再捡起他们的枪。这样的情况使得苏军的队伍在战场上非常被动,士兵们面临的情况是往前也是死,往后也是死,甚至是逃跑士兵的家属都会被牵连,这样的心态下造成了苏军之中很多士兵索性投降求生,毕竟被俘活下来的希望更大。

被俘苏军

投降和投敌是两码事,很多苏军投降后拒绝成为德军的附庸,虽然被德军折磨,但还是拒绝为德军效力。当时在苏德战役之中被俘虏的苏军人数非常庞大,累计达到了446万之巨。而令人不解的是这其中非常多的苏军在投降后竟然调转了枪头,将枪口对向了自己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别无选择。因为当时苏联对于叛国者毫不留情,被俘的人即使能回到国内,伴随他们的往往是无穷的猜忌,剩余的人生面临着不停的拷问和审讯。而在战场上更不必说,光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阵前当场执行与法庭审判后执行的处决案例共计13500件,苏联对自己的战士就像对敌人一样绝不手软,其中包括未经许可撤退,自伤,逃亡(开小差),投敌一律从严对待,大量的处决发生在身边,当时苏联军中人心惶惶,再加上很多人是普通的农户来参军,根本没有经过训练,对于战争根本没有概念,部队的规矩也不甚了解,匆忙的被赶上前线,有的连枪都不大会使。

第一,德国和苏联本就是一对宿敌,双方积怨颇深。德国人和苏联人不管在民族还是宗教上都截然不同,双方在争夺欧洲霸权的问题上更是势如水火,长期处于敌对中,一战中德国和俄国在东线打的你死我活。一战后由于德国战败遭到不公平待遇,苏联由于革命遭到西方歧视,因此为了共同利益两国走到了一起。但有句名言说得好,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共同的利益。德国人和苏联人虽然暂时走到一起,但两国要称霸欧亚大陆势必会有一战,德国人和苏联人都有进攻对方的计划,只是德国人先下手为强而已。

第二,德国是世界顶级工业强国,工业和经济非常发达。但德国是个小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非常匮乏,特别是石油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由于英法对德国搞石油封锁,德国人的石油来源单一,主要来自罗马尼亚,德国对罗马尼亚石油的依赖达到了94%。可以说,罗马尼亚的油田维系着德国的经济和工业命脉。而1940年苏联人试图染指罗马尼亚的油田,因此遭到了德国人愤怒和恐慌。德国人用强有力的手段回击了苏联人,德国支持罗马尼亚成立了反苏的独裁政府,还派驻军队防备苏联,德国人在罗马尼亚油田部署的重型防空炮简直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德国人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军事设施也主要指向苏联。德国人对苏联人充满了警惕和严重的敌意。德国人尽管挫败了苏联的企图保住了罗马尼亚的油田,但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仍然无法满足德国日益增长的工业需要,德国专家警告当局:德国的石油将在1941年10月耗尽。由于德国无法打破英法的能源封锁,因此只能将目标转移到苏联的高加索油田,苏联的高加索油田是世界第二大油田,是亚欧大陆唯一能满足德国需求的油田,就这样苏德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第三,1940年,欧洲形势突变,德国人风卷残云般的席卷欧洲大陆,实力暴涨的同时也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完成了对苏联在东线的战略包围。在德国人入侵英国失败后,德国人很快将目标转移到了东方,苏联人成为了德国人新的目标。

第四,1939年苏联人入侵芬兰遭到失败,苏联人在苏芬战争中的无能让德国人看到了苏联人的虚弱。1941年5月1日为震慑德国人,苏联人在莫斯科红场进行了盛大的阅兵,但苏联人气势宏大的阅兵不仅没有吓住德国反而让德国人看透了苏联的虚实,德国人认为苏联人不堪一击,认为德国人能很轻松的干掉被大清洗搞的虚弱不堪的苏联军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