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与“中国龙”产生有怎样的关系?

如题所述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种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发现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中“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中国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我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端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和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红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蒙古族人叫它为乌兰哈达,汉语意为“红色的山峰”,原名叫“九女山”。

传说远古时,有9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9个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红山文化遗址的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

玉龙的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由于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另外,在内蒙古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

我国古文献记载的熊、龙、龟、云、鸟等黄帝图腾,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这些图腾性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而玉龙玉凤则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的红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并在庙中有一尊完整的与真人一样大的泥塑女神头像,女神头像旁边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残体泥塑女性裸体群像。

尤其是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内带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但很有可能是人骨。这就不单单是艺术造型了,女神头像可以作为研究古代中华人种学和民族史的典型标本,它使亿万中华子孙第一次看到用黄土模拟真人塑造的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

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抟黄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有惊人的相似。辽河流域牛河梁女神庙可能就是当时的原始古国对女娲的一种回忆、崇拜。

在距离牛河梁女神庙1000米的地方,有一座全部是人工夯筑起来的小土山,夯土层次分明,形状为圆锥形、小抹顶。上面是用3圈石头围砌起来的,每一层石头伸进去10米,高度为1米,山下面也用3圈石头围砌起来。

围绕小土山周围的山头上,还发现有30多座积石冢群址,整个积石冢群都是圆锥形、大抹顶,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布局是一样的,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从“金字塔”顶向四周望去,女神庙遗址与“金字塔”在一条南北线上,而东西两侧的积石冢群址与“金字塔”等距离地排列在一条线上,这种布局使人明显地感受到“金字塔”的中心地位。

“金字塔”山上到处散布着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之”字纹彩陶片以及冶铜坩埚片。而“金字塔”顶部是炼铜遗址,这些与“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十分吻合。

大金字塔周围的小金字塔群中有大批玉器。一座积石冢的中心大墓里有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头部两侧有两个大玉环,胸前佩戴着双龙相交的勾云形班次佩,头的上部有玉箍,腕部有玉镯。

同时,死者双手各握一玉龟,一雌一雄,相配成对。这对玉龟可能是当时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图腾崇拜物或保护神。

在另一座积石冢里,有20余件玉器,死者的胸部也佩置一碧绿色玉龟。但这两座积石冢中出土的玉龟均无头无尾无足,浑然一体。这个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也与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时“断鳌立极”相契合。

老哈河东岸的敖汉旗白斯朗营子村南,四棱山前起伏不平的沙丘上,有一处红山文化的窑场,共有6座窑址。从这些结构各有差异的陶窑及出土的陶器来看,制陶业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

红山文化的陶器有泥制红陶、夹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类。饰细绳纹、刻画纹和附加堆纹,由细绳纹组成的菱形回字纹已初具雷纹特征。器物为夹砂灰陶直筒罐类、钵盆和镂空豆类、壶类以及器座、盂、尊、双耳大口罐型器。晚期出现大平底盆,大敞口折腹浅盘细柄豆,并出现有彩绘陶。

红山文化的磨制石器和细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边起棱,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磨制石斧、石耜、出现磨光石铲,细石器有石镞和骨柄刀的石刃。石刃加工精致。联系陶器上出现的猪首陶塑,反映其经济生活为农牧结合兼营狩猎。

朝阳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有4个墓地地点,墓葬中的一件蛇头形耳坠在红山文化的玉器当中是第一例,这和《山海经》的耳双蛇的记载相关。

红山文化出土的猪龙玦形器,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等地均有发现,可能是由猪的形象再被神格化所衍生而来,或者是“龙”在早期神话传说阶段的形象。

在红山文化遗址,还出土鸟、龟、虎形佩和鱼形石坠等小型的动物形像作品,主要是以玉或绿松石所雕。

另外,猫头鹰是红山文化主要图腾崇拜物,玉猫头鹰在红山文化出土数量最多。

红山文化时期,人们恐惧黑暗,希望在黑暗中看清一切;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起来避免受到伤害;又希望像雄鹰一样轻易地捕捉到猎物。

而猫头鹰具备这一切优势,猫头鹰是辽西地区普遍存在的猛禽,又给人以通达天地阴阳的神秘感。所以,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

红山文化代表了已知的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

红山文化的发现,也使西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

红山文化生活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