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中为什么乾隆长寿?

如题所述

舒适的生活环境、顺心如意的生活节奏、注重养生的好习惯,种种原因综合起来,让乾隆一生美满幸福又长寿。

乾隆由于深受爷爷康熙的喜爱,他不用跟兄弟们争皇位。而且他即位的时候,爷爷、爹爹已经辛辛苦苦治理了几十年,给大清帝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天下太平,不用担心有人反对他的统治。在一个特别好的历史节点上,非常顺利地登上皇位,让乾隆可以有一个非常平和愉悦的心境。

而且,乾隆不仅深谙养生之道,总结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还特别懂得养心,用诗词歌赋修身养性。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虽然后人对他的诗词评价褒贬不一,但他自己开心。除了写诗,他还练书法,挥毫泼墨的时候需要心正气和,凝心专注,可以入境、养心,对于养生也是大有好处的。

再有,乾隆还经常出宫巡游,他曾经六下江南,三上五台,花了国库不少银子,但也让自己悦心怡性了。全国的名山大川、古刹佛寺,这些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陶治情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寿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乾隆皇帝有一套养生秘诀。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寿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乾隆皇帝有一套养生秘诀。

第2个回答  2020-08-21
可能与他平时的心态 保养有关吧
第3个回答  2020-03-09
最幸福的皇帝登基时候非常顺利,啥事不用想又有和珅这个超级大银行,就说三下江南多快活。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21
乾隆皇帝长寿秘决
1928年,逊帝溥仪派来重殓尸骨的陈毅在他的《东陵纪事诗》中写道:高宗圣寿七十以后,自称“古稀天子”,又自称“十全老人”,乃宾天百三十年,竟婴此奇惨,凡有血气,孰不感伤!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死后100多年后,自己的尸骨竟然落了一个不全,而与其他后妃尸骨放在了一起,直至今天也还是与4个后妃共同睡在一个棺椁里,令人感到悲叹不已。
  乾隆皇帝生前先后两次平定准噶尔叛乱,一次回部叛乱,大小金川叛乱两次,镇压了一次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与廓尔喀(今尼泊尔)作战两次,与缅甸、安南(今越南)作战各一次,结果都以交战邻国上表纳贡而结束。乾隆帝因此志骄意满,夸耀“十全武功”,并自称“十全老人”,“十全”,意思是完美无缺。然而乾隆最得意的一个美称则是“古稀天子”,以致“古稀天子”之印是乾隆晚年最得意的御宝。因为乾隆认为大清帝国“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皆为自己之功绩。
 “古稀天子”这一称号是怎样来的呢?原来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工部尚书彭元瑞做了一篇题为《古稀之九颂》的奏折,阿谀奉承乾隆,其中引用了唐朝大诗人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赞颂乾隆皇帝为“古稀天子”。乾隆帝十分欣赏,认为“用意新而遣词雅”,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几位年过七旬的皇帝,但他们的业绩却无法与自己相比。他为此做了一篇《古稀说》:
 余以今年登七秩,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三代以上弗论点,三代以下,为天子而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见之近作矣。至夫得国之正,护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是诚古稀而已矣……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的确政绩显著,功勋赫赫,但从乾隆后期来看,政治开始腐败下去了,这与乾隆的好大喜功、南巡北猎、连年用兵等有直接的关系,国力日渐衰弱,到嘉庆皇帝即位时,已是国库空虚、民穷财尽了。但就乾隆的长寿来说,“古稀”二字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历史上的230多个皇帝中,短命的多,长寿的少,而活到89岁高龄的却只有乾隆皇帝一人,他经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寿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乾隆皇帝有一套养生秘诀。原来在乾隆当皇子时,他最敬仰的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8岁登极,当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岁,是清代一位较长寿的皇帝。
康熙把养生之道分为养身和养心(或称为养神、养性)两方面。养身是指节饮食、慎起居、戒烟、戒酒、戒贪得、适当活动、勤身力行、重节敛、生活淡泊。养心是指文艺、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
 康熙皇帝对于养身的精辟见解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节饮食”,“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并“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血气增长”。并举例说,有的老人“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人充足”,因而是不足取的。“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慎起居”,就是讲卫生,夏天不贪凉,冬天先增衣。“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朕于夏月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在)深秋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若寻常居家,偶尔出行,忽感寒气者有之,宜常防范”,“未(至)寒冷,即增衣服”,“朕冬月衣服过于厚,却不用火炉。所以然者,盖为近火(炉)则衣必薄,出行外走必致感寒。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进衣乎?”“戒酒戒烟”,“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是为诚不饮者”,“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疾病,实非有益于人之物”,“好饮酒,乐酒无厌,心恒狂乱,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其为败德,何可胜言?”“戒贪得,重节敛”,孔子说“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则可以致寿”,“君子勤修不敢惰,致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康熙又说,“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荀子曰,身劳而心安为之。朕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既不能堪也’”。
养心则是指“学六艺,多读书”等。“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国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复有能画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以犹未至荒废”。“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心(生)妄念也”。康熙皇帝还酷爱手工艺品。康熙养心得所涉及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立意高尚,对于后世的乾隆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后来乾隆先后26次至康熙帝景陵时,留下大量缅怀性诗句,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称的祖父康熙大帝的终身怀念与孺慕。其中,嘉庆元年(1796年)85岁的太上皇乾隆在《恭谒景陵》诗中写道:
昨叩六旬年,今携子位传。
未能定犹我,深感赐由天。
祖有福超训,新殷冰与渊。
明楼九拜毕,悲忆鉴忻然。
乾隆皇帝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祖父康熙皇帝长寿的经验加以改进,从而总结出符合自己的:“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十六个字的养生真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是指:经常做一些深呼吸,做一些有益的大强度身体锻炼。80岁的乾隆还去行围打猎,骑马射箭。一生中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这与现代不少的人所做的皮肤护理、按摩保健具有同等或超出的道理。“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适时进补”即是根据时令、身体的细微变化添减补品。以药膳为主,其中常用的有:山药鸭羹、烘鹿肉、鹿尾烧鹿肉、鹿肉丸子炖豆腐、鹿筋拆肉、八宝鸭子、八珍糕等。
乾隆好读书,善诗文。他一生通晓满、汉、蒙、藏、维吉安多(四川西部的藏语方言)五种文字。并著有大量的文赋,编成《御制文集》3集,共达1350余篇;《御制诗余集》434卷,及《乐善堂全集》等,收录约4万余首诗。他的生活饮食很有规律。每天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朝政,与大臣议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并且从不过饱,不吸烟,但喜饮茶。
 另外,经史学专家对于乾隆身世的考证,乾隆除了后天保健得法外,先天禀赋也好,他的先天禀赋得自于他的母亲,其母活到86岁才崩逝。
 总之,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身体健壮,年近90岁还神志清醒,活动自如。乾隆五十三年(1793年)英国特使参加了乾隆皇帝83岁生日时,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皇帝是这样的:动作敏捷,风度翩翩,脸上没有一点老年的痕迹,总是笑眯眯的,看上去不超过60岁。

徐鑫 摘选《点击乾隆陵地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