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

如题所述

一、湿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

一般将所有的湿地退化指标体系归为三类:

(1)反映外界对湿地生态系统干扰的指标,称为影响指标。由于对湿地的干扰并不局限于湿地范围,而可能在整个流域或集水区范围内产生。因此,该类指标的选取借鉴流域生态学的思想,以流域或集水区为单元进行。

(2)反映湿地自身状态及对外界干扰产生响应的状态指标。这类指标属描述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的状态参数,且在湿地退化过程中变化最为显著,能有效指示湿地的退化过程。由于状态指标反映的是湿地自身的状态,该类指标只能在湿地范围内选取。

(3)反映湿地退化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结果的指标,称为后果指标。反映的是湿地退化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

通过对我国湿地退化原因和退化表现形式及退化程度的分析,从湿地退化的原因中提取出了湿地退化的影响指标,从湿地退化的表现形式、自然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取出了湿地退化的状态指标,从湿地退化导致的危害结果提取出了湿地退化的后果指标,构建出湿地退化指标的一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提出可直接测度的次级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从而构建出完整的湿地退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表5-2)。

表5-2 湿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框架

表5-3 我国不同区域湿地退化影响指标的监测强度*

(一)影响指标

描述与刻画造成湿地退化的外界干扰的变量,可对湿地退化的原因进行监测和度量。该类指标应在整个流域或地下水盆地内进行测量,而不能仅限制于湿地本身。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的六类一级指标:流域水文与水文环境地质指标、流域污染物排放指标、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指标、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入侵)指标、自然环境变化指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每类指标又由若干可直接测度的二级指标(表5-2)或三级指标构成。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湿地退化的主控因子不同,在湿地退化影响指标的监测强度上有所差异,具体见表5-3。对于内陆湿地,“地质灾害”一级指标中的“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入侵”3项二级指标不予监测。

(二)状态指标

描述与刻画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量,可对湿地是否退化、退化程度和退化过程进行直接度量。该类指标的测量只在湿地范围内进行。包括5类一级指标:湿地景观指标、湿地生物指标、湿地水文指标、湿地水质指标和湿地土壤(底泥)指标。每类指标又由若干可直接测度的二级指标(表5-2)或三级指标构成。

(三)后果指标

描述和刻画各种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环境作用的结果的指标。该类指标不仅要在湿地本身测量,也应扩展到整个流域范围。包括8类一级指标:湿地萎缩指标、生物多样性降低指标、水源涵养功能丧失指标、水质恶化指标、富营养化指标、区域小气候改变指标、净化功能降低指标、生物栖息地丧失指标。

二、湿地退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

在湿地调查指标中,选取可调控,具有可操作性的监测指标,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对湿地退化实施的可靠有效措施,见表5-4。

表5-4 湿地退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

其中,水利工程:以水资源开采量或者供水变化率来表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污染物排放:以污水排放量或者农药(化肥)利用率来衡量。

湿地面积:以现有湿地面积内退化湿地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可以湿地的盐碱化,沙化,植被退化面积来衡量。

水量均衡:以湿地地表水位、地下水位变化率表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湿地水质(水质级别):其可用水质级别量化。河道及沼泽地水质,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 Bl—1999)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评定。

水量:以水源保证率来计量。

湿地退化监测指标分级见表5-5。

表5-5 湿地退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分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