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马诗的写作背景

李贺写马诗的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2、《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3
马诗的写作背景是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写作背景是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其中,马诗的第五首已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及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原诗(节选)《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第2个回答  2021-03-24
1、写作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第3个回答  2021-03-28
1、写作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第4个回答  2017-12-25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