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廉价的高营养食材,很多人誉它为“全营养食品”和“理想的营养库”。鸡蛋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还富含DHA和卵磷脂,能健脑益智,另外还有很多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鸡蛋的吃法很多,如果把所有用鸡蛋做出来的美食总结到一起肯定不少于100种,而且每一种都是鲜香味美。虽然说鸡蛋的吃法多样,但是要从营养学角度来分析的话,大家一致认为水煮蛋的营养是最高的,所以很多家长也都喜欢每天早晨给孩子煮一个水煮蛋,再配上一杯牛奶,一天的蛋白质就补满了。
说到水煮蛋,相信大家都遇到过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煮好后的鸡蛋不好剥壳,经常连着蛋白就一起剥下来了,然后就会选择用冷水泡,认为冷水泡过之后就好剥壳了。但是有的鸡蛋这招管用,有的鸡蛋又不管用了,这跟鸡蛋的新鲜度有关,今天就暂且不细说。还有人煮鸡蛋时还没等到煮熟,鸡蛋就在锅中开花了,这些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的吧?
其实,水煮蛋难剥壳很好解决,懂的人从来不用冷水泡,因为真的不是每次都管用,今天瘦猴教大家一个小妙招,鸡蛋煮好后,蛋壳轻轻一敲就脱落了,而且完好无损。
先来说说煮鸡蛋为什么还没熟就在锅里炸开了。我们一般人煮鸡蛋大多都会选择冷水下锅或者是开水下锅,其实这样做都是不对的。冷水下锅很容易造成蛋白煮过了,而蛋黄还是生的。开水下锅因为热胀冷缩(特别是大家平时都是喜欢把鸡蛋放在冰箱里),蛋清遇到开水就会迅速膨胀,所以往往没煮几分钟鸡蛋就在锅中开花了。所以大家最好是用温水下锅,这样既不会破壳,也不会出现煮不熟的情况。
再来说说剥壳,冷水浸泡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原理也是热胀冷缩,不过这种方法亲测后发现只对不太新鲜的鸡蛋起作用,如果是刚买的新鲜鸡蛋用这个方法经常会失灵,具体原因我现在还没弄明白,以后弄清楚了再跟大家分享。所以说,这个方法并不是百分百能成功的。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轻易剥壳呢?大家记住,只要在煮鸡蛋时,锅中加入一勺食醋,因为醋不仅能软化蛋壳,还能分解一部分蛋壳,在软化的过程中,会把蛋壳上的一些气孔打开,让鸡蛋内外受热均匀,同时在煮的过程中,也会有少量的水分通过这些气孔进入蛋壳里,这样鸡蛋煮熟后蛋壳和蛋白之间就多了一层水的隔离,这样再剥壳的时候只需要轻轻敲一下,就能很轻松的把整个蛋壳剥下来,而且是完好无损的。
说的这些原理和方法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这些都是瘦猴亲测得出的结论,不管大家觉得可不可行,我都要把实验成功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是瘦猴,关注瘦猴厨房,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各种美食做法和小妙招供您参考,我们明天见!
煮的时候放点盐就好剥皮了。
鸡蛋大概煮(水烧开)8分钟左右就可以拿出来了,千万不能放入冷水中,因为这时候冷水的细菌会通过蛋壳渗透进去。所以煮蛋的时候放些盐巴是最科学的方法。
剥蛋壳和鸡蛋新鲜程度,煮鸡蛋的方式都有关系。
一般而言,鸡蛋越新鲜越不容易剥壳,因为蛋壳与蛋清间的粘着程度与蛋清ph值有关。据测定,刚生下的新鲜鸡蛋pH值在7左右,这时的内膜与蛋清的附着力最大,所以,煮熟后最不容易剥壳。鸡蛋是一个生命体,会进行呼吸作用,它存放一段时间后,随着代谢废物的积累,蛋白的pH值就会逐渐升高,使蛋白与内膜的附着力逐渐减小。当pH值达到8.8左右时,蛋白与膜连接最为松弛,这时若把鸡蛋煮熟剥壳最为容易。
要使煮鸡蛋容易剥壳,在,可以煮蛋时放人少许食盐,煮熟的蛋壳就很容易剥掉了。先将鸡蛋放入冷水里浸湿,再放进热水里煮,煮的同时鸡蛋不易破裂,蛋壳也容易剥下。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里放一会也可以使剥下蛋壳更容易,但最好不要用生水,因为水中的细菌可能会从鸡蛋壳上的孔隙进入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