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各种因素有那些?怎么提高作物产量?
希望详细点,像肥料多了和少了都会影响但结果不一样!还有怎么提高作物产量?谢谢!是个大的问答题

1、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2、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地形复杂的则适合多种经营。

3、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提高作物产量

1、良种

优质的种子可以增加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化肥

可以除虫增产,需要的土地就相对较少,但对环境危害很大,会减少土地的使用寿命;

3、机械

用农业机械代替手工播种和收割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获取更大的效益。

4、灌溉

科学的灌溉技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决定。如:以色列缺水,发明了滴灌的方法。

扩展资料

农作物主要种类

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药材作物等。能大批长成或大面积收获,供盈利或口粮用的植物(例如谷物、蔬菜、棉花、亚麻等)。

1、粮食作物

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2、油料作物

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为主;

3、蔬菜作物

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香菜等;

4、果类

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沙果、红枣等品种;

5、野生果类

有酸梨、野杏、毛桃、山枣、山樱桃、沙棘、等;

6、饲料作物

如玉米、绿肥、紫云英等;

7、药用作物

有人参、当归、金银花、薄荷、艾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区位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作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02
相信这些会对你有帮助的:

与其他任何行业相比,农业也许能够更加明确地突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生计来源的丧失、环境破坏和生态移民等问题产生潜在影响的范围和严重性。在农作物和农业技术领域开展一次“绿色地球革命”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降低损失并增强我们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地扩大了粮食生产规模,使其满足了因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估计,随着这两个因素继续推动粮食需求的增长,2030年全世界的粮食需求将比1998年增加50%。而气候变化将成为决定这一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的最新评估预计,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1990-2100年会升高1.4~5.8℃,而同时期海平面会上升9~88cm。整个20世纪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6℃,而这种气候变暖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
的。

气温的上升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以下影响:

* 转移农作物的最佳种植地带;
* 改变降雨的类型(雨量及变化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
* 减少冬季以降雪及冰川形式对水的储存;
* 转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地;
* 通过二氧化碳和气温的作用影响农作物产量;
* 因海平面上升及脆弱的抵御洪水能力而减少耕地面积。

这些作用的整体影响会因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农作物和其他地方性因素的不同而变化。这些变化以及对长期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区域范围)都使我们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产量的讨论最多只能是初步的。这些概括性结论通常只能表明未来可能情景的范围。

总的来说,许多温带地区的农业也许会从中受益,表现为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家畜过冬成本降低,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森林的生长速度也许变快。但对于许多热带地区来说,整体的情况则是负面的:降雨量的变化性也许会变大,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几率会增加,而农作物可能会减产。农作物、耕作技术以及土地和水管理的改善也许可以起到补偿作用,但要增加这些热带地区的粮食产量则会变得异常困难。

转移种植地带 随着气温的上升,因某些特定气候条件而使某种农作物生长良好的地带可能会向两极和海拔更高的地方转移。这将会导致粮食产量和某些热带国家出口收入的减少。例如,对于非洲和中美洲26个大部分都很贫穷的国家来说,咖啡占据着他们国家农产品出口的第一、第二或第三位。然而,咖啡对年平均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在乌干达,气温只需上升2℃就会导致适合种植咖啡的土地面积大量减少在北纬地区,全球变暖也许会将潜在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向北扩展,加拿大和俄罗斯将因此获得最大面积的这种地带。然而,新气候带的土壤类型却并不一定都适合目前在这些主要的农业生产国开展的高密度农业作业。

降雨量的变化 全世界许多地区的降雨类型都有可能因全球变暖而发生变化。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的预计,全球年均降雨量在21世纪会有所增加,尽管某些地区的降雨量会有一定减少。在降雨量预计增加的地区,有可能每年的降雨量都会有很大变化。在开花、授粉和灌浆阶段的水分短缺被公认会造成玉米、大豆、小麦和高粱的减产。

降雨量的变化和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导致世界部分区域水资源的短缺,并影响其水质。获取水资源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图2)。农业用水几乎占全球用水量的70%,而这一比例在亚洲和西亚地区则高达95%。因此,水资源的紧张会严重影响农业。

降雨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土壤的水分。最近对全球15个气候模型的分析表明所有气候模型都给出了一些相同的预测结果。美国的西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地中海、澳大利亚和南部非洲一年四季都会因全球变暖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变干。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非的许多地区会在6月、7月和8月三个月出现土壤变干的现象,而亚洲季风地区出现土壤变干的时间是在12月、1月和2月。但预测土壤变湿的情景时,这15个模型分析只有在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非种植季节,才得到很一致的结论。这项研究总结认为,全球变暖可能会造成土壤缺乏水分,从而导致全球粮食生产潜力整体减少。

降雨量的变化还会对河流的水流以及灌溉用水产生影响。在那些依靠融雪进行农业灌溉的区域,例如在南亚的许多地区,冰川和降雪量的减少可能会对夏季供水带来严重的后果。

降雨量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中亚、北部和南部非洲、中东、地中海地区和澳大利亚发生干旱的频率和强度。极端天气现象(包括干旱、暴风雨和洪水)发生频率及强度的增加都会导致对农作物的破坏以及土地退化。干旱和洪水已经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短缺的最常见的原因

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增加许多主要农作物害虫的数量、生长速度和地理分布的范围。同时,根据降雨类型的变化,气候变暖也有可能对微生物病原体产生刺激作用。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害虫的影响在某些地区已经有所表现。这里我们就举一些全球不同地区的例子:

* 在新西兰北部,霜冻发生几率的减少导致热带草地毛虫数量的增多,从而对牧场的草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 柑橘溃疡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细菌疾病,喜好酷热及大雨。这种病害通过飓风被传播到了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使该州所有的柑橘作物都感染致病。
* 豆叶甲是一种通过传播豆荚斑驳病毒危害大豆的害虫。这种害虫已经从美国的南部扩散到了中部和中西部的北部地区。

来源:Willoughby 和Barnes,2002;Wildlife Trust,2005;Epstein 和Mills,2005;Pritchard 和
Amthor,2005

气温变化的影响 农作物的产量会因气温的不同而产生很大变化(图4)。即便是非常轻微的气温变暖也会造成水稻产量的下降,这是因为水稻适于生长在接近最大昼夜温差的气候条件下。最近在菲律宾进行的一项关于全球变暖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的研究表明,在生长季节内,日均最低气温(夜间)每上升1℃,水稻产量就会减少10%。

二氧化碳的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以提高许多农作物的净生产力,这是因为碳的“肥力”能够增加光合作用。这种影响的大小随不同的农作物而不同。二氧化碳对某些农作物,也就是我们说的C3农作物,有积极的施肥作用。这些农作物包括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谷类作物,即小麦和水稻。另一方面,像玉米、高粱、甘蔗和小米这样的 C4农作物对二氧化碳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由于C3杂草对这种变化的反应也可能很好,结果就有可能抑制C4农作物的产量。而C4农作物是热带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农业的主要粮食来源。

最近进行的对生长在中国、日本和美国真实环境中的玉米、小麦、大豆和水稻试验农作物的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地面高臭氧浓度等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农田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而产生的肥力提升也许只有其理论最佳效果的一半。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土地减少 全球某些人口最密集地区的肥沃土地面积可能会有一定减少,尤其在那些地势较低的三角洲地区,例如尼罗河、湄公河和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举例来说,海平面上升1m就会造成尼罗河三角洲较低地区减少5 800km2土地,直接影响了埃及15% 的可居住土地。在孟加拉国,海平面上升1 m就会淹没几乎30 000km2的土地,对该国超过13%的居民产生影响;而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越南,40 000km2的土地就会消失,全国23% 的居民会受到影响(表1)。即使在那些未被海水淹没的地区,由于土壤和地下水被盐化以及潮汐涌浪风险的增加,土壤的质量也会下降。
第2个回答  2008-07-01
品种 温度 雨水 光照 肥料 耕作方式

品种提高方法 杂交选育
温度 露天无法改变 大棚调节各自适当温度
水分 滴灌节水
空气 无法改变
光照 大棚可增加光照
耕作方式和种植间隔 不清楚
肥料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是与产量最密切的营养元素。在第一穗果迅速膨大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磷肥能够促进番茄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
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氮、磷的情况一样,缺钾症状首先出现于老叶。钾素供应不足时,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干扰,光合作用受抑制,而呼吸作用加强。因此,缺钾时植株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果实品质下降,着色不良。
第3个回答  2008-07-01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各种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植物受光面积等,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调节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前两者可在温室进行人工光照等,可利用焚烧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至于植物受光面积,在种植时就应注意使植株间保持适当空隙,以增加受光。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我有电子版的,您可以给我留下信箱:
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
就基本的概念而言,农业经营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作物生长的好坏。如果生长正常,收成好,农民就会获得成功。除非经济不景气,他们总能从投资和劳动所得农作物的高产优质中获得较高利润。反之如果生长差、收成低,农民即使盈利也很少。
从农业实践来看,植物生长及其影响因素在农业企业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就其中一些因素及其适当的养分供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做一简要论述。
植物生长的定义是组织发育的过程,可从几个方面表述,如一些特殊器官的发育,整株植物的发育等。植物生长也可用干物质、长短、高矮、粗细来表示。其各种表述方式将在本章稍后讨论。影响作物生长的诸多因素在农业上是十分重要的,了解了它们及其影响作物生长的方式,农场经营者就能对其进行调控以便在农业经营取得最大收益。
一些科学家已确定出影响作物生长的52种因素,并为每种赋予计算值。表2-1列举了部分因素。

表2-1. 影响作物产量潜力的一些因素
土壤有机质
粘粒含量
阳离子交换量
光照量和光强
坡度和地形
日照百分比
蒸发/蒸腾比
相对湿度
温度
32℃以上天数
灌溉
排水 水分渗漏率
雨量及降雨分布
海拔高度
纬度
特殊的作物生长特性
通气因素
CO2
风速
土壤有效水
根层深度
粪肥
资料来源:Strauss. Fert. Solut., 22(1): 68 (1978).

据研究,生产者能控制45种因素之多,它们之间有多种交互作用。要获高产,必须综合调控这些因素。生产者无法控制以下7种因素:
(a)温度;
(b)光照;
(c)风暴;
(d)洪水;
(e)降雨;
(f)CO2;
(g)海拔高度。
然而,他们可通过灌溉补充雨量不足,通过施用新鲜可分解的粪便和作物残茬来增加CO2供给。
华盛顿州的Kunkel及其同事认为,马铃薯获得最高产量必需18种因素,其中与环境和气候有关的7个因素是不能人为控制的(表2-2)。
一、遗传因素
(一)品种与养分需求
(二)品种与肥力间的交互作用
(三)不断深入研究植物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二、环境因素
(a)温度;
(b)水分供应;
(c)辐射能;
(d)大气组成;
(e)土壤结构和土壤空气组成;
(f)土壤反应;
(g)生物因素;
(h)矿质养分供应;
(i)限制生长的物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