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的读后感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不要太深,适合高一的。急需!!!

翻阅了大半本的《瓦尔登湖》,老实说好多段落都看不太懂,唯讲动物那些章节显得妙趣横生,让人读来颇觉新鲜。
  
  第一个引人注意的动物是公鸡,那最平常不过的家禽在作者的笔下忽然神气而可怜的不得了。作者梭罗是这样形容它们的:公鸡,原本是野鸡,他们的啼叫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胜过一切其他动物,可惜大多时候填补它们声音空白的是它们的太太——母鸡们的聒噪,这也就难怪它们最终只能是家禽了,更不要说鸡腿鸡蛋什么的了。这些话忍不住让人拼命想回忆起公鸡晨鸣的乐音,结果竟是茫然,只除了来自书面的机械的“喔喔”声。至于母鸡,也只记得它们每次下完蛋后倒是“咯咯”地欢叫个不停的。
  
  瓦尔登湖怎么可以有那么多野生动物呢?似乎作者每天都和它们随便打着招呼。熟悉的有蚂蚁,可是那里的蚂蚁又是多么地象战士啊,那一场蚂蚁大战让人读了真是不敢小瞧那微小生物了。可爱的让人怜的鹧鸪幼雏,它们只服从母亲和自己的本能哦,它们的长着丰满小羽毛的身子和落叶枯枝融为一体,可以保持同一个姿势呆在那里一动不动,当一个生人拿起它或踏着它时,它依然那样呆着一动不动,或者拿纯洁的眼睛看着你。最最搞怪的当然是潜水鸟了,它总是发出狂笑,当它从湖面的这头潜到那头,把猎者或观察者大大戏弄了一番后。那是怎样的鸟啊,可以深入到湖底鱼儿中去的鸟。
  
  说到底人类也是动物啊,高级动物罢了。作者预言,人类进步的结果必然是放弃肉食,正如野蛮人向文明靠近后,放弃了人吃人的恶习一样。我不知道人类是不是终有一天会放弃肉食,只是很好奇兔子的叫声。作者在书中说:兔子到了末路,呼喊得真象一个小孩。关于兔子,最深刻的印象是一只野兔撞到了树干,却并没有见着我们的文字记载过一只被追捕的可怜兔子。
二、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这本书写成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在梭罗心中能存有这样的不带有一丝一毫受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是让我肃然!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阵清新长风掠过所有读过此书之人的心际,不禁让人为之精神一振,他要让人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就是可以带来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物质生活确实很诱人,有了钱财便好象可以为所欲为,有华丽的别墅,有高级的私家车,有丰盛的饭菜,有夺目的衣裳和珠宝等等等等,于是人们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财富,有了可观的钱财后还想得到的更多,永无止境,直到他老之将至之时,他才会意识到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充当的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渔夫整日以打渔为生,每天只打很少的够吃一天的鱼便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一天一个有钱人见到他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便过去批评渔夫好吃懒做,有钱人说:“你怎么不去搞水产养殖?过几年那可以赚多少钱啊!”渔夫说:“赚那么多钱干什么?”有钱人说:“这样的话就可以不用每天出海打渔了!”渔夫问:“不出海打渔了那我每天干什么?”有钱人显得很骄傲的说:“你就可以整天很悠闲的晒太阳了!”渔夫说:“我现在不就在很悠闲的晒太阳么?”有钱人语塞。

一般而言,我认为能愿意这样过隐逸生活的只能是东方人,而且现在我甚至怀疑现在的东方还有没有这样的隐士存在,仿佛这样的人物只能活在遥远的古代,时常的我就这样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我愿意过那种山林生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群山葱葱,幽径模糊,山湖静寂,紫雾腾腾,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让人心醉!可是,能无忧无虑地过这种生活的人真能存在么?古代那些隐士大多是在官场不得志的士大夫,寻常百姓哪会有这份闲心,家有老小,能够抛开他们由着自己的性情去游历江湖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今要想过不问世事的隐逸生活还真是不切实际的,《瓦尔登湖》的作者大卫梭罗也只是过了三年的山林生活便又重新入世,即便是如此这段经历也是弥足珍贵,试问有谁能花三年的光阴来尝试这种简朴生活并能够富有情趣地刻录下来自己的心迹?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我引以为容的是,有一来客用黄色胡桃叶当作名片,并在上面写下了几首斯宾塞的诗,我把它当做我的陋室铭:

‘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

不需要多余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

“我希望我们的农夫在砍伐一个森林的时候,能够感觉的那种敬畏,就像古罗马人在一个圣林里间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敬畏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森林是属于一些神灵的。”

“有一千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却只有一人在猛砍着罪恶之根。”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5
灵魂的归处

——读《瓦尔登湖》有感

想读《瓦尔登湖》,已是很久的一个想法,最初源于海子带着它离去。其实对于海子我并无太多了解,只记得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后,在网上阅读了关于他的一些诗,一些事。一天,看到一位学生写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宁静的归处。这次,是彻底挑动了我那根阅读的锈弦。

我始终在想,一个人在奔赴天堂之前,不离不弃携于身边的,一定寄托了某种理想或是一种无法放弃的情怀、向往,或者追求。海子曾在他的诗歌《夜色》中这样写到:“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 爱情 生存/ 我有三次幸福:诗歌 王位 太阳……”我是一个迫不及待的人,当有了阅读的渴望时,我从不会“按章办事”,会跳跃、会任意翻看。也只是看了《瓦尔登湖》一部分文字,我便武断地认为,海子是揣着《瓦尔登湖》,追着他的诗歌,他的王位,他的太阳,他是永远地、幸福地,远去了。那一方明净的瓦尔登湖,它是灵的渴望、魂的归处。

瓦尔登湖,并不急于任何人的走进。相反,从梭罗而言,如若不是懂了它、爱了它,那一定会亵渎了它。瓦尔登湖,它是等待有心人缓缓而入的。我算不上有心,但我绝对是安静时才可以捧读。差不多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粗浅地看完整个一本书。或许,我并没有完全懂得梭罗的心境与追求,但我可以确信一点:如若没有淡世的安稳,没有名利的不屑,没有甘于平实的勇气,没有深爱自然的高贵,没有善于思考的静寂,没有表达的优越,我相信今天,谁也无法阅读到已经流传了百多年历史的优美散文与哲理诗歌,并且可以使几乎所有阅读过的人都义无返顾地爱上瓦尔登湖。

有人说,阅读就是阅世。也许遇到投入、精彩时,可以如此感同身受。最起码,我在阅读《瓦尔登湖》时,是时刻向往那片湖的,我甚至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这样安静地在类似于这样湖畔的森林中,小居一段时日,仔细地观察每一次日升、月落、雨飞、雪舞以及倾听每一片枝叶、每一朵花蕾的舒展、绽放和叹息。那些可爱的小松鼠、飞梭鱼,那些可爱的生灵哦!就与自然最为真切地贴近一次,彻底地涤荡一次自己不够安宁的世俗心,然后,在一个春天的晨曦中苏醒,双手拥抱我的红尘人生。

这些,不过是我的幻想。于是,我贪婪地从那片湖的文字田吮吸,再吮吸。“……每棵树都会在合适的季节生产适合自己的果实,适时则茂郁而花开,不当时它们便干枯而萎谢;柏树不属于这些,它永远苍翠。具有这种本性的得称为Azad(是自由之树的意思吗?),宗教的独立者正具备了这种天性——不要把你的心固定在短暂的变化之间……倘若你很富有,要像枣树一样慷慨;但是倘若手中拿不出任何东西,则做一个Azad,或者自由的人,像柏树一样。”现世中,我可以如同柏树一样永远苍翠,永远具有活力吗?无论我遭遇什么——即使再大的暴风雨?即使一无所有?即使知道了某些真相?即使遭遇一些不公?即使只剩一口呼吸?我可以像梭罗那样,安静地倾听自己的心跳,面对自己一个人的完全思想吗?也可以坚持一个人固守的喜好吗?我可以一直忠实于我自己的文字吗?即使它一文不值,无人问津?我能够做到这样的淡定与不低头吗?我不敢肯定自己可以丝毫不停顿、不打盹、不无措、不茫然,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可以继续。

有多少能量使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喜好与思想?我也常怀疑。但,“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我看到它那沙底,它多么浅啊。它的汩汩的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恒留了下来。我愿饮得更深,在天空中垂钓……”我想自己并不可以永恒,但我希望自己可以无悔,皓首回望时,我可以微笑。只要微笑,梦便触手可及。难道不是吗?你看,“每一个人都是一座自己圣庙的建筑师。他的圣殿就是他的身体,在里面,他用完全自己的方式来供奉他的神灵,就是另外去琢凿大理石,他仍然离不开自己的圣殿与尊神。”

我很想踏着秋天的落叶,在鸟的婉转中品咂采摘黑草莓(太幻想了,我从没有看见那是什么样!)、野栗子、酸山梨;而后,披一身阳光,懒散地看湖面上水鸟捕食、芭蕾;冬天,就卷卧在厚厚绒絮的摇椅中,靠在炉火旁;春天,春天到了,就让云雀和繁花妒忌我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恐怕就连夏天的星子也会降落人间,与我抢夺。如果真是这样,我生命里的空间实在是装点得完美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