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能吃的苦我却吃不了?是什么原因呢

如题所述

    生活的苦,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回报,而学习的苦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出去打工,只要我们勤快,赚的就会多一些;只要我们聪明一点,也许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或许就可以找到新的赚钱门道。每一步的行动,都会得到实质性的回报。而学习需要很长时间不懈努力,才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回报。

2.生活的苦是自愿选择的,是主动的,而学习的苦是被动的。选择出去工作是自愿的,而且一旦选择,回头是很难的。而且选择什么要的工作也是自己乐意的,但是学习中的几门课程却由不得自己选择,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也必须要学。

3.生活的苦更多的是体力劳动,而学习的苦是脑力劳动。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大部分人不是很感兴趣往往很难做到。生活的苦却不需要费很多的脑力,即使需要也是自己较感兴趣的。

4.生活的苦是有趣的,而学习的苦是枯燥的。在工作中,我们可能去和别人交流、沟通、谈判,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形式多样化。而学习却相对来说枯燥很多。

不得不说,能坚持下来吃学习苦的,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8
可能是因为没经历过那些能逼你吃苦的事情,会吃苦的人内心都是有一些信念让他们坚持下来的,比如家庭的压力、还没交的学费或者是想实现人生的价值等等。从古至今能成大事和能吃一般能吃不了的苦的人不是有信念就是有信仰。
第2个回答  2018-09-07
人都有享乐的本能需要,然而有的人却习惯吃苦。似乎日子好过一点就会让他们变得不安。很多农村的老人,从小吃惯了苦,子女长大后有能力接他们去城里享福,他们反而适应不了那种享乐的生活,而更喜欢回到农村去吃苦。有的两口子,生活总不太平,似乎平静一段时间就要闹上一闹,好像在他们看来日子过得和谐、平静是危险,不踏实。可能中国人的骨子里早已被种下了一些谶言,比如“福兮,祸之所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使得国人对快乐有一种畏惧和禁忌,反之,他们更乐意吃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几千年来,文人推崇吃苦精神,统治者为了奴化人民更是大力讴歌。如鲁迅所知,国人因为奴性意识深重,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能做“太平犬”了。事实上,心理学上把这种沉迷于痛苦的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做了一个实验。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铃声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们似乎丧失逃跑的本能。
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种无助感是后来学习的,所以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其实,习得性无助现象在人类身上也普遍存在。
第3个回答  2018-09-17
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恒心和毅力,缺少斗志,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第4个回答  2018-09-11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吧,需要一步步锻炼,一口吃不成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