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吃什么;处暑养生;处暑的由来

如题所述

8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处暑节气,在我国许多地方,处暑意味着夏季的暑热即将结束,凉秋的开始。 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处暑期间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处暑需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处暑由来: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2

一、处暑:

即 “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

二、处暑可以吃:

1、银耳(润肺止咳、生津养阴、消除肌肉疲劳和健脑防衰);

2、石榴(防治腹泻和咽燥口渴)和山药(清心安神和补中益气);

3、西洋参(抗疲劳、抗缺氧)和花生(滋养补气和清咽止痒);

4、玉米、苹果和莲子。

三、处暑养生:

1、饮食清洁,不宜偏嗜;

2、少食肥甘,清淡为宜;

3、冷热适中,软硬适宜;

4、处暑期间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四、处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2
8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处暑节气,在我国许多地方,处暑意味着夏季的暑热即将结束,凉秋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气候特点
处暑时节白天热,早晚凉。民俗意义上一般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正式进入秋季。而处暑恰巧处于这两个“秋季”中间,自然也就具有双重特点。
一方面,处暑仍具有“暑气”。由于从地理意义上还没有进入正式的秋季,所以处暑还有夏季“热”的特点。
另一方面,处暑已有秋燥。处暑代表暑气的结束,紧接着就要迎来秋燥,所以处暑也兼备秋季“燥”的特点。
中医调护
《黄帝内经》认为,处暑之后阳消阴长,也就是阳气减弱、阴气增长。人们的饮食起居都要适应这种天气的变化。
中医认为,处暑占有“暑”和“燥”两种外邪。所以,这个季节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收敛阴气,早起可以舒展阳气。此时,穿衣宜秋冻,散掉夏季在体内蕴结的湿热之气。
第3个回答  2016-08-27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