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墓葬是如何分等级的

我老祖坟上有一个似玉米形状的竖起来的一个小塔,塔下半身是用半截砖建起来的,没有一块整块砖,塔的上半身是用古代的一种陕西地方建房子用的俗称小瓦建起来的包括塔顶.,塔身总高大概有3米左右,我家住陕西礼泉昭陵,小时侯听老人说过是清朝木官,请问我老祖宗在清代具体是什么官位!请问为什么去世后建塔!听说清朝墓葬等级分的很严格的.没有一定 的地位是不能随便建坟墓的.听村里长辈说,文革时期把家谱毁坏了,现在村里没有一个人具体能叙述清楚,家族人准备今年开春翻修老祖宗的坟墓,准备今年清明全家族人忌祖.急需答案,那位好心人知道

在清朝之前的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传统的墓葬等级观念只有“陵”与“墓”两种等级的区别。皇帝的墓葬被称为“陵”(包括“陵寝”“园寝”“陵园”),除此之外,即使是诸侯王乃至太子的墓葬,除非朝廷特殊的恩礼,也都只能称为“墓”。“陵”(包括“陵寝”“园寝”“园陵”)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只能特指帝王的埋葬地,普通的百姓墓甚至高级贵族墓葬都是不能随便称为“陵”的。擅自称陵意味着僭越,是封建等级制度绝对不允许的。 “陵”与“墓”的区别,是封建等级制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清朝入关以后,“园寝”从“陵寝”中分离出来,在“陵”与“墓”之间,加了一个“园寝”的等级,把皇帝与皇后的墓葬称作“陵”或“陵寝”,而将包括皇帝的妃嫔和皇子、公主以及皇族中其他所有封授爵位的宗室贵族墓葬统称为“园寝”,在“陵”与“墓”之间建立起一种与以往历朝不同的特殊的丧葬等级,这是与以往的历代封建王
朝都有所不同的。事实上清王朝将宗室有爵位的人的墓葬称为“园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名称的更改。种在丧葬上特殊等级的确定,首先与清朝特殊的社会政治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上层贵
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清室人关后,从顺治元年(1644)开始,先后三次圈占京郊五百里以内土地,以安置满洲贵族、勋臣和八旗兵丁。按照满族的计量土地方法,以“绳”为单位,每绳四十二亩,所以当时把丈量土地称为“绳圈”,民间老百姓把这种强行霸占土地的方式称为“圈占”。第一次从顺治元年十二月初五开始,第二、第三次分别在顺治四年(1647)和康熙八年(1669),共圈占土地约十七万顷。满洲贵族在圈占过程中趁机强占大量民地、良田,设置皇庄、王庄及八旗官兵田庄,并强迫失去土地的汉族农民在其
庄园劳动。汉族农民沦落为满人的奴隶,可以被随意处死,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广大汉族农民不甘心被奴役,纷纷逃亡。清廷为了防止农民的逃亡,又制定极为严厉的“逃人法”,用来维护落后的农奴制度。这样一来,不仅旗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与普通的汉人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等级差别,满族上层贵族尤其是皇室成员,更成了这个封建王朝的特权代表。清代园寝制度的建立,正是这种特殊的等级制度在丧葬方面的反映。满清统治者把宗室王公及其子孙的墓葬称为“园寝”,以显示宗室贵族与普通民众的等级区
别,就是为了让人们在思想意识领域内建立起这种特殊的等级观念,强化和突出皇族贵族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借以加强其政治统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代园寝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清王朝入主中原
后,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8
当今天的人们流连观赏一座座古墓时,被吸引的往往是墓里出土的珍稀文物。 早在公元前的中国,就出现了专门从事墓葬营生的工匠。这些工匠中,有石工、木工、漆工、窑工、画工以及专门从事制造明器的工匠。

墓中的饰物、器物、俑以及被王侯贵族墓葬普遍使用的寝、墓厥、墓碑、神道两侧的石雕、华表、石望柱等等,都印刻着人类进步的足迹。古墓因为有了它们而不再幽暗和阴森,文明和智慧的光芒也照亮了地下的世界。

人类文明史昭示着后人,灵魂并不存在,权力和财富是虚幻的假象,只有人类的创造力,才会不朽。
第2个回答  2013-08-28
士,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