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谁说的?具体意义是啥?

如题所述

这句话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说的。翻译: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

四维”说出自《管子》一书。《管子·牧民·四维》称:“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国颂》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归纳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张:展开,推行。意思是,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

扩展资料: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国之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会倾侧;缺了两维,国家就会危殆;缺了三维,国家就会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1、“礼”指上下有节;有礼,就不会超越节度。

2、“义”指合宜恰当的行事标准;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

3、“廉”指廉洁方正;有廉,就不会掩饰恶行。

4、“耻”指知耻之心;有耻,就不会同流合污。

因此,治国用此四维,就可以使君位安定、民无巧诈、行为端正、邪事不生,于是国可守而民可治。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品读国有四维,礼义廉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9
(管子、牧民)中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礼”,是一切、所有、各种关系的总纲,也是凌驾于义、廉、耻之上的纲维。义“义”,次于礼的纲维,是人际关系的互信的属性。廉“廉”,次于义的纲维,指人的品格,《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指的就是廉。在一个不敬天,人与人之间没信任,也没有什么仁义道德的社会里,当官的不廉洁,为民的不贪白不贪,能骗的就骗。唉,最后的哀叹,知耻近乎勇!无奈。。。

鄙人不敢妄论政事,因为身不再其位;也不会论断任何人,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这妖孽不是什么红颜,也不是什么祸水,而是要么是假的,要么是有毒的,要么是被污染的。上不敬天,无礼;下不怜民,无义;为官者贪,无廉;为民者任意妄为,无耻。

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这是2600多年前,古人都明白的道理,而如今却被视而不见,悲哀!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追问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谁说的?是不是借鉴了《管子。牧民》中的话?

追答

是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05
是管仲说的。
中国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治国之“四纲”,即礼、义、廉、耻。语见《管子·牧民》。在他看来,礼指上下有节;有礼,人们就不会僭越等级限度。义指以法进仕;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廉指明察善恶;有廉,就不会掩饰恶行。耻是羞恶知耻;有耻,就不会顺从邪妄。管仲认为,治国用此四纲,就可使“上安位”、“民无巧诈”、“行自全”、“邪事不生”,于是国可守民可治。所以,“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后又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之根本问题
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和持儒家伦理思想的人,也曾提倡礼、义,主张廉、耻,却没有将其并列而作为治国之纲。蒋介石曾以“立国救民”之名,竭力推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并赋予它以“规规矩矩”、“合乎国家的纪律”等所谓“新义”,作为其“新生活运动”的“标的”和“中心”。
【今译】治理国家有四种纲领:礼、义、廉、耻。失去一种国家就会产生动摇,失去两种国家就会发生危险,失去三种国家就会被颠覆,四种全部失去国家就灭亡了。动摇了可以扶正,危险了可以拯救,颠覆了还可以恢复起来,灭亡了就再也没有什么举措可以拯救了。
第3个回答  2019-12-23
这个问题可以从百度上搜索一下这句名言。
第4个回答  2018-02-22
丫鬟的话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