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待孩子青春期早恋的事怎么处理啊?

十七岁的女孩子算不算早恋啊,父母怎么处理才不伤害孩子,又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啊?

1.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给孩子讲道理,可以告诉孩子: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事,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并告诉孩子不能早恋的原因,要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家长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家长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能偷看孩子的信件、跟踪监视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或对方家中,弄得满城风雨,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采取“跳、”“冻”、“隔”的方法。因为当孩子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与激动,也会为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父母不但要洞察孩子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给孩子以热情、严肃的忠告,让孩子“跳”出来,将感情冻起来,要告诉孩子初、高中生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恋对中学生学业有影响。尽量把两个孩子“隔”起来,少接触。家长的教育要和风细雨,又要有一定严肃态度,不能埋怨、责备,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3.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挠。但来自家庭的压迫并没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指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早恋现象时,往往会马上想办法把他们拆散,这样处理,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可能使他们的关系更加牢固。因此,建议家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别太心急,而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处理。

4.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很多孩子之所以早恋,是因为他们缺少爱,所以拼命地寻求爱。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生意或事业,很迟回家或很少回家,甚至常年在外,孩子得不到关爱;有的家长夫妻关系亮起红灯,冷战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成了替罪羊;有的家长很少和孩子沟通,一张口就是成绩长成绩短,孩子心烦意乱。当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取爱的时候,他们就会转而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爱,这时早恋就产生了。因此,当孩子早恋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一味指责孩子,而应该反思一下:我给了孩子多少爱?

5.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外的旅游、交友、公益劳动等既可锻炼身体,又可益智、养性。同时,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进行集邮、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也许,“早恋”的情感会适当减弱和转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7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可取的。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有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8种: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 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 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 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 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 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 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 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 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 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5)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第2个回答  2018-11-08
现在的孩子都早熟,17岁也不算早恋了,家长面对孩子早恋的时候不要过于简单粗暴,要多理解孩子,多跟孩子沟通,不要用“高压姿态”去教育孩子,你要和你的孩子说,恋爱是迟早的事,我希望你将来能和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走到一起。你最好不要承认孩子是在“早恋”,你可以现身说法,你可以说自己也是从哪个时候过来的,无所谓,希望你不要影响学业,因为未来的世界更精彩。对孩子说,她现在遇到的只是小部分人群,世界那么大,外面的优秀人士要多的多,现在可以当做恋爱体验,但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女孩需要有底线教育!
第3个回答  2018-06-27
  用心了解,好好开导。让他要明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明确就好~
  爱情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学生还小,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反正不是应该谈恋爱的年龄,不如顺其自然好了。
  现在就谈恋爱的话,稍有不顺就会胡思乱想,伤心失落,无心学习。这就是早恋带来的不良后果了。影响前途怕是得不偿失。
  适宜的恋爱可以激励人上进,不宜的恋情也可以毁掉一个人。青少年担当着学习重任,失意的同时更担误了学业。所以,我想说的话,学生就应该以学业为重。能做朋友就做朋友好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09
在中国,“早恋”这个词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十几岁的时候家长绝对禁止早恋
到了大学家长旁敲侧击催促恋爱
大学一毕业好像就得直接抱着孩子见家长了
对此,国民岳父黄磊
说了一段他自己的感受
他这样说
要正确引导
恋爱就是恋爱,什么叫早恋
青春期懵懵懂懂情窦初开
是美好的,早恋这个词就很混蛋
这很正常,是人本身会有的最天然的东西
但应该往健康的方向去引导
在性方面
有一个好的教育很重要
要保护好自己
你们可以有一个适当的男孩在一起玩
但不要急于那么早去尝试性
如果真的尝试性
也要保护好自己,要安全
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引导

以上是“官方答案”以下是本人见解

OK 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如既往,首先我要批评遇到此类问题的家长朋友,大家都是第一回当爹当妈对吧! 但不是第一次当儿子,您也是这么过来的想必抛开时代的不同,人是动物都有一个发育(发情)过程。为什么批评您,因为你的教育程度和你的成长环境,以及你的认知及其作为家长的意识形态观念输出有问题。 不管您是忽略了,还是工作忙顾不上,总之您也是这么从小到大再到有了他过来的。自己反省去吧,为什么不在他小升初第一年就做好预防工作,生理卫生以及学业规划,让他知道这个时候谈恋爱是在耽误他,蒙蔽他,因为学好了,后边儿有更好的更棒的再等着他,如果他选择此时此刻“爽”那么好的就被同龄人给“竞争”了,以后有的是后悔。既然现在都能谈到证明不差劲那么为何不能忍一忍等到那个时候自由自在的恋爱?! 我这也是只给你一个启发思路,这样跟孩子聊距离近姿态地且容易接受。
如果发展的已经很“严重”了,那么就简单粗暴点来解决吧。
对异性有好奇,正常。若男孩子发生了你就看开点但是管紧点,底线未超过初三坚决强行粗暴毫无理由阻止。不要考虑他感受,这个时候他只是在发育身体根本没有发育心理(高中发育心理大学拥有完整社会型人格俗称成年人)。若超过初三且在高中那么您要注意了,一定不能怀孕,一定要做好正确引导工作,因为你不管怎么制止都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告诉他,这是在玩火耽误事儿,给你一个期限把你想做的事儿都做了,然后结束这段关系,否则别怪我不给你留情面,在没有18岁之前就必须听从父母的,因为谁让你吃我用我且法律还要让我管你到18,所以没辙各退一步我也当你是小大人,就这么办了。 不论从意识形态还是思维方式的输出,都让家长比较用以省心,因为这么做孩子只会纠结不会叛逆或者忤逆!不妨试试,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有的时候强行拿家长这个人设去压制大多时候适得其反你难受孩子也恼火,最后指不定惹麻烦最后还得您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