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准确全面分析张静初在《孔雀》里面的人物分析

电影倒是挺好的,但我总是不太确定张静初演的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请了解人分析一下,谢谢

仔细分析《孔雀》中姐姐、哥哥和弟弟三人的处世态度,恰好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类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虚无主义。

以世俗的标准来看,姐姐是一个古怪透顶的人,她的某些行为用不可理喻形容毫不为过。除了内心的激情,她不服从于任何外部教条,在“正常人”看来,她是一个接近“自闭”的人。姐姐在人格上始终没有完成社会化,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她和现实世界彼此漠视,彼此排斥。工作、贞洁、名誉、婚姻,所有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渺小得近乎可鄙的东西,她愿意牺牲所有这些去换取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自由。与《钢琴课》里那个拒绝说话的母亲一样,姐姐也在告诉观众,人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过纯粹精神上的生活。但姐姐背着人的失声痛哭,却有着后者所不及的血肉。只要还有姐姐这样的人存在,观众就知道,这个世界并非平庸到无可救药。虽然智障,但哥哥的行为举止反而是姐弟三人中最容易理解的,因为那种凡事都从现实进行考量的思维,正是常人最熟悉的。不过,哥哥的现实是缺弦少筋的现实,因此并无市井气。所以哥哥的“傻”被赋予了阿甘式的“大智慧”,因而是“大智若愚”。哥哥讨了不漂亮但精明的老婆,小两口勤俭持家,过着太平日子,结局比姐姐或弟弟都“好”。如果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得不现实一点,那么哥哥的现实恐怕是最好的一种现实:善良、忠厚、谦卑,还有一点小聪明。

《孔雀》中弟弟的性格变化最大,然而因为篇幅或其他原因,弟弟的戏份最少,有些情节交待得不是很有说服力,令人扼腕。这样一个靠买菜做饭、看人下棋、带孩子打发时光,被人称做“老高”的年轻人,从某种意义上,是姐姐“理想主义”和哥哥“现实主义”之后的必然延续。生活中的一切既然都不能引起他的热情和兴趣,那么剩下的惟有冷漠和嘲笑。这种“出世”是一种中国式的虚无主义,当对命运采取一种无动于衷、放任自流的生活态度时,反而在最大程度上为自己保留了一块私人领地。

很多人在《孔雀》中看到了自己的旧日时光。怀旧,往往是一边忧伤着一边幸福着。《孔雀》故事发生的时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是中国内地计划经济的最后时光。计划经济留给当代中国人最深刻的记忆是物质匮乏。然而对于许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并不是物质匮乏造成的,而是来源于一种被计划的生活,或者说一种被安排的命运。

《孔雀》展示了面对这种被安排的命运的三种生活态度,对主人公的结局没有矫饰没有美化,在这个意义上,《孔雀》是一部充满了勇气的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5
“姐姐”在片中是一个反差比较大的人物,外表清冷而内心灿烂.她在生活中看起来比较无力,无精打彩,但又表现出她的内心其实是很有力的。她的个性从骨子里其实更像个男孩,内心非常坚强,面对梦想时表现自己强烈的意志力。但是在面对现实生活时,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看起来又是很无能的,高不成、低不就,很不合时宜。
为了梦想,“姐姐”什么狠心都能够下,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姐姐”是一个艺术形象,有点极端,有点偏执,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她才会做出一些异于常规的举动。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并不招人喜欢。

  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够实现,不妥协的话,有时会撞得头破血流,她矛盾的地方和有魅力的地方就在这里
第2个回答  2013-08-25
“姐姐”这个角色表现了一个年代的一个普通女性,她向往自由,向往美,可她又不得不面对生活中的压抑无聊、日复一日的机械运转,于是,她数次去抗争,表现出了充满幻想的人的命运是可悲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式的普通女性的人物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