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有那些办法消毒啊?

如题所述

1、自然通风,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紫外线灯照射,可以是固定式照射,也可以移动式照射,室内按1~1.5W/cm3的紫外线灯功率计算,照射30~60分钟,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第2个回答  2020-09-08

1、空气消毒剂消毒: 

在没有人存在的密闭空间可以选择的空气消毒剂有: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注意消毒完后一定要开窗通风。 

如果是有人的情况下空气消毒:现在只有微酸性次氯酸消毒剂,建议选择“CELA水”,30年日本大品牌底蕴,可以带人消毒无需特意通风换气。 

医学研究表明,健康人的口腔环境pH值为6.20~6.80之间,充分体现了人体长期使用的消毒产品pH值不能低于6.20,pH值低于6.20对粘膜和皮肤会有损坏;pH值高于6.80则杀菌效果严重下降,甚至无效。CELA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pH值模仿人体口腔环境,无刺激,无副作用,确保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次氯酸是人体免疫系统核心杀菌物质--由人体血液白血球中噬中性球生成的有效杀菌物质之一,当细菌侵入人体内或表皮受损时,白血球会开始作用抵抗外来细菌与病毒,此时白血球就会分泌次氯酸,专门破坏细菌与病毒的细胞壁,让细菌与病毒无法生存,由于与人体机能相同,就是所谓的生物相容性,不具伤害性。并具有杀菌广谱、杀灭力强、安全性高,环保性好、温和便捷等优点。

人和动物是真核细胞生物,酶系多藏于细胞的胞器内,次氯酸无法直接接触到,并且次氯酸在杀菌过程是透过氧化来瓦解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其生成物是水、氯化钠(盐)、有机糖和微量的二氧化碳等无毒物质,因此,具有无残留、无毒害的特色。)

 

2、集中空调系统消毒。

利用风机、制冷、制热、除湿、净化等,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新鲜度与气流速度,是空调系统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将至安全限值以内。暂时不提倡这种方法,因为疫情原因,空调会导致交叉感染。

 

3、紫外线灯消毒。

室内被阳光完全照射到的几率很小,但是紫外线达到一定的波长是由杀菌杀毒的作用的。现在有一种移动紫外线灯,在室内可以进行,但是不是很方便,因为太强的紫外线对人体并不好,还会产生辐射,紫外线还会对加速一些设备的老化。

 

4、臭氧层发生器消毒。

臭氧的消毒原理是依靠它的强氧化性,通过这样的氧化作用破坏病毒与细菌的细胞结构。臭氧对室内空气微生物有较好的消毒作用,能去除气味,方法简单。但是臭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人有一定毒性,消毒时做好防护,最好是离开房间,消毒后直至房间内闻不到臭氧的气味才可以进入房间。

 

5、熏蒸消毒。

熏蒸法使用的药剂为化学消毒液,使用时将该药剂稀释后分装在容器内,置于封闭的空间里点火熏蒸。药剂挥发后,渗透到室内的每一个角落,杀灭细菌。这样的操作性不高,容易引起火灾,不太提倡。

 

二、室内空气消毒的注意事项

1、对物品有腐蚀性的,比如臭氧等消毒剂对物品有损坏,使用时浓度不宜过高,喷量不宜过大。 

2、选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最好选用专用气溶胶空气消毒器,常量喷雾器雾粒大,消毒剂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较难达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3、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需关闭门窗,人员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等消毒剂完全杀菌之后在进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25

1.物理消毒法。

(1)高压蒸气消毒法:包括①通常采用98.066千帕压力与121~126℃温度10~15分钟,可杀灭各型肝炎病毒。②采用蒸笼蒸煮或家用高压锅,待冒气盖阀20分钟后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2)微波炉消毒法:将被消毒物品用湿布双层包好,在650瓦功率下,90℃左右,照射1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要求。在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陶瓷、玻璃、乳胶、竹木筷子、耐热塑料等均可使用微波炉进行消毒。

(3)煮沸消毒法:在100℃的温度下煮沸1分钟,就能使乙、丙、丁、戊型及甲型肝炎病毒失去活力和传染性;煮沸15~20分钟以上,可将各型肝炎病毒杀灭。在煮沸时应注意:①消毒时间应从水沸后算起。②保持连续煮沸并加盖。③被消毒的物品全部浸入水中。④消毒物品不应超过煮锅的3/4容积。⑤必须先将物品上的油渍、血液、污物等洗干净后再煮沸消毒,以免影响效果。

本法适用于食具、护理用具及棉织品的消毒。至于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及皮毛制品则不适用。此外,肝炎病人的剩饭剩菜最好也要煮沸消毒后再弃去。

(4)阳光曝晒法:凡不能蒸煮的物品,则宜采用本法,一般宜曝晒6小时以上。

(5)焚烧法:病人污染并丢弃的杂物,一次性医护用品、垃圾(包括月经纸、手纸)等均应焚烧掉,以达彻底消毒之目的。

2.药物消毒法。

(1)厕所、马桶、垃圾:可用3%的漂白粉或2%次氨酸钠上清液喷洒消毒,便具应浸泡1小时;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应用10%~20%双倍量的漂白粉充分拌匀后放置2小时。

(2)房屋地面、门、窗、家具、玩具、运送工具等,可用0.2%~0.5%的过氧乙酸(过醋酸)喷雾或抹洗消毒;并按0.75~1克/米3喷雾后密闭30分钟熏蒸。可作为居室和暴露物品表面及空气的消毒。

(3)患者家属及接触者的双手可用0.2%过氧乙酸液浸泡2分钟,或用肥皂、流水冲洗数遍。

(4)衣服、被褥、书籍、报纸、化验单、病历、人民币等:均可用100毫升/米3的甲醛(福尔马林)密闭熏蒸12~24小时。需注意的是甲醛蒸气透力差,一般多用于表面和空气消毒,被消毒衣物等应挂起张开。消毒柜或房间内温度越高,效果越好,一般不宜低于20℃,相对湿度应在79%以上。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法,方法是将物品放置于含环氧乙烷的专用消毒器内,维持12~48小时,消毒器内的环氧乙烷浓度要求为0.4~0.7千克/米3。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4个回答  2013-08-04
污染空气不仅可直接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空气消毒不但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防止其他传染病的传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常用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1.自然通风———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自然通风效果受居室通风是否良好及室外空气质量的影响,居室通风良好、室外空气新鲜,通风效果好。

2.紫外线灯照射———可以是固定式照射,也可以移动式照射,室内按1~1.5W/cm3的紫外线灯功率计算,照射30~60分钟,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同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使用时可开机30分钟,间隔一定时间后再开机;也可持续开机消毒。紫外线照射对人的眼睛、皮肤有一定伤害。

3.臭氧发生器消毒———臭氧对室内空气微生物有较好的消毒作用,还可去除气味,使用简便。在相对湿度≥70%条件下,浓度应≥20mg/m3,消毒时间应≥30min。臭氧对人有一定毒性,对金属和橡胶有腐蚀作用。

4.其他化学消毒剂———(1)过氧乙酸熏蒸,1g/m3过氧乙酸熏蒸,作用60分钟,对室内表面和空气中的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气溶胶喷雾消毒,0.1%~0.2%过氧乙酸(喷液量20ml/min)作用30~60分钟。0.2%过氧乙酸溶液按1000ml/m2用量拖地,关闭门窗熏蒸30min,均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过氧乙酸有较强的刺激性和对物品的腐蚀性。

(2)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1.5%~3%过氧化氢喷雾,20ml/m3作用30~60分钟,对室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均有较好消毒效果。且过氧化氢刺激性较小、无毒。

(3)乳酸熏蒸,10%乳酸于紧闭门窗情况下,加热熏蒸20~30分钟,也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5.静电等空气消毒净化器———这类空气消毒器除对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消毒效果外,还有一定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可用于人在情况下空气的连续动态消毒。但对室内物体表面的污染微生物没有杀灭作用。

二、空气消毒方法的选择

1.自然通风是最经济、简便和有效的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浓度的方法。在有人或无人情况下均可使用。对防止非典的传播有很重要的意义。

2.在出现呼吸道传染病人后,单一的使用空气消毒方法,即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灭,但由于污染表面的微生物没有被杀灭,很快又可污染空气。这种情况较合理的方法应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同时进行,可选用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喷雾或熏蒸。

3.人在时的空气消毒方法,可选用循环风消毒机或静电等空气消毒器进行连续动态消毒处理。使用这种空气消毒方法时,应结合室内表面的卫生清洁处理或先用消毒剂对污染表面进行消毒,以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三、空气消毒注意事项

1.对物品的腐蚀,过氧乙酸、臭氧等消毒剂对物品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使用时浓度不宜过高,喷量不宜过大,必要时,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洗。

2.选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最好选用专用气溶胶空气消毒器,常量喷雾器雾粒大,消毒剂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较难达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3.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需关闭门窗,人员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待消毒剂驱除后方可进入。

4.紫外线照射时,不能直接照射暴露皮肤,眼睛不能直视紫外线灯。以免对皮肤、眼睛造成伤害。

5.个人防护,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时,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眼镜、手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