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级内阁的产生和瓦解:1913年的历史事件

如题所述

1913年9月由熊希龄为首的进步党和北洋党联合内阁组成的一等内阁,因其总理熊希龄、内阁成员梁启超、王大钊、张謇等都是当时的名人,故被称为一等经验人才内阁,简称一等内阁。宋案发生后,参与策划的赵秉钧总理被迫请假,以逃避舆论的谴责。宰相一职由段代理,各部首长分散,内阁成员不全。1913年7月底,北洋军取得了南下作战的胜利后,政府机构的调整被提上日程。袁世凯希望自己北洋派的老搭档徐世昌当宰相,但由于遭到国民党人士和部分进步党人士的激烈反对,徐不肯冲出大山,只好作罢。其次,袁想依靠进步党,因为该党在宋案和大款问题上对袁世凯采取偏袒态度,进而支持袁镇压二次革命。袁于是选择进步党员熊希龄组阁,认为以党杀党可以减少反响;而拉拢进步党,对将来国会选举正式总统,最后战胜国民党,都是非常有利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已经失势,正试图依靠进步党的支持,所以欢迎进步党组阁。7月31日,袁世凯正式任命熊希龄为总理。熊希龄,湖南凤凰人,人称熊凤凰。进士出身。戊戌变法期间,帮助湖南巡抚陈宝桢推行新政,任长沙时事学校校长,聘请梁启超为总语文老师。1898年政变后,他被解职,并被囚禁在家中。1905年任出国考察清朝的立宪五大臣参赞。回国后,历任奉天农工商局办公厅主任、盐运使、东北三省财政监察官。他在财务管理方面享有专家的声誉。民国成立后,加入章太炎组织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改任统一党董事之一。一九一二年,他出任唐的首席财务官美国内阁,并被解雇。12月,被任命为热河总司令。5月份进步党成立时,被提升为名誉董事。支持袁世凯,反对国民党,是他的基本政治态度。但他却意外地被袁任命组阁。他向袁辞职,理由是个人本性与打手和官僚格格不入。袁云拒绝,复电他来京共商大局。7月20日,熊与进步党领袖恢复了业务往来。进步党领袖梁启超认为组阁是扩大党的好机会实现进步党的宪政理想。他极力主张熊上任,并表示愿意担任财务总监,共同筹划建国大计。但是,袁世凯只是把进步人士当作他的政府和熊希龄的陪衬他认为美国内阁是一个过渡政府,不想把实权交给进步派。于是熊一到北京,袁就交给他一份行政长官的名单草案,所有要害部门都被北洋派占了,只留下农业、商业、司法、教育三个闲职让熊希龄去物色人选。司库袁安排代替梁启超,由熊出任教育司法总长。梁启超生气了,没不要放弃。他曾亲自见过袁世凯脸讲话。后来采取了妥协方案:任命熊希龄为财务总监,任命周子琪为运输总监;熊亲自与梁多次交涉,坚持要请他入阁,说:公不出,和王都不愿意
当时的进步派野心勃勃,想通过联合袁世凯,与地主阶级结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将国家引向资产阶级宪政轨道。梁启超为内阁起草了政府大政方针宣言。熊希龄一上台,就带领全体国务委员出席代表大会,郑重宣布大政方针,并很快刊登在全国各大报纸上。策划了外交、军政、金融、工业、交通、司法、教育等所有重大政策。政治上,贯彻资产阶级法制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独立;重视教育;分兵分民,废省分流;整顿官制,收紧考试制度;实行县、镇、乡三级地方自治。经济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繁荣经济的一整套方案:一是整顿金融,要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入手。治标方针强调政府要严格控制预算,按人付费的需求;根本的解决办法是纠正税制,整理财政,统一货币,完善国库。其次,发展工业,强调奖励私营工商业,制定工商法规等。体现了浓厚的资产阶级色彩,堪称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说明梁启超、熊希龄、张謇等进步人士确实想在建设资产阶级国家方面有所作为。然而,他们的政策和理想与袁世凯的真实意图相冲突北洋集团。袁中国的政策是扩大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建立封建军阀专政。熊的许多政策内阁严重侵犯袁的政治经济利益美国集团,必然是袁世凯为首的军阀官僚所不能接受的。比如熊内阁提出的责任内阁制,就是袁最讨厌的。分兵分民、废省分流的政策,会大大削弱掌握军权的省官的权力,这是各级北洋军阀绝对不能接受的;司法独立也与袁专制独裁;地方自治阻碍袁军令政令的统一。尚雄内阁整顿财政的计划是对袁世凯的威胁美国企图建立独裁的财政制度,直接损害了封建军阀和旧官僚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为了整顿财政,要控制开支,要减少政治,要减少军队的编制,直接与北洋派矛盾美国的扩军强军政策。结果,熊希龄内阁没能他们不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合作。这个内阁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让袁世凯成为正式的大总统。镇压第二次革命后,袁没能1913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两周年,迫不及待成为正式总统。他不能t等着先履行制定宪法的正常法律程序,再根据宪法制定总统选举法来选举总统。8月5日,他策动以李为首的北洋派19省军政长官发出联名电报,提出总统应在宪法之前引用的主张。8月30日,李再次催促梁启超和唐华龙,说只有先选举总统,人民才能人心安定,国家巩固。梁启超等进步人士原本主张宪法应摆在总统面前。此时,在内外压力下,他们改变初衷,呼应宪法前应设总统的主张,主动与国民党成员反复协商,最终达成协议。9月5日,国会顺利通过这一提案,使袁如愿以偿。从此,袁不再需要国会了。同年11月,他下令解散Ku
11月17日和12月3日,包括进步人士在内的194名众议员和61名参议员联名质询袁美国政府。众议院议员愤怒地指出,中华民国可以没有国会,我们无法生活,而国会议员可以。它不会被政府废除。并问:我不我不知道政府决定出台什么样的法律。这不是直到12月23日,熊内阁才作出答复,称其在法律上没有义务答复法定人数不足的议员非法提出的问题。熊希龄更为袁世凯辩护,说这是大总统为挽救国家危亡,减轻人民痛苦,巩固真正的共和,宣传真正的民意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因此,熊希龄美国内阁遭到舆论攻击,被称为助手柜。从此作为袁世凯的帮凶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封建独裁。尽管如此,进步党和熊希龄内阁还能摆脱不了被袁世凯抛弃的命运。袁世凯一开始只是把这个内阁作为他建立封建专政的过渡。国民议会解散后,负责任的内阁本身就成了他封建独裁的障碍,时不时抱怨内阁办事太慢,要一脚踢开。从1914年1月底开始,北洋集团就开始叫嚣废除国务会议,实行总统制。安徽省省长倪嗣冲首先发难,通电倡议修改合同法,改为总统制。其他各省都督和文官长都附和,说如果实行内阁制,元首们就没有退路了,为什么还要困在山沟里,砸我们的稀山夹铁呢?项城市元恭,一个独特的人才,应该使总统显示他的野心与无限的权力。这些叫嚣不绝于耳,让熊希龄忐忑不安;无力解决财政困难,于2月3日在国务会议上辞职,9日正式向袁世凯递交辞呈。袁准免除了他的首席财务官的兼职。12日,熊再次请辞,请求免去袁昭准的宰相职务。紧接着,梁启超、王大燮也相继辞职,一流人才内阁轰然倒塌。袁世凯是敷衍的进步党员,任命熊希龄为煤油监。梁启超任币局兼参议院主席,王大钊任参议院副主席,张謇任水利局局长,时任众议院议长的进步党领袖唐华龙任教育总长。尽管这些进步人士对袁世凯充满了抱怨和怨恨,但他们仍然对他抱有幻想,认为只要袁不不放弃中华民国的招牌,实行开明专制,将来总有他们的出路,所以都各自走马上任。显然,现在还不是进步党和袁世凯分道扬镳的时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