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要700字,急需

如题所述

要做一个忠诚、勇敢、智慧的人
——读《水浒传》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将近900页的《水浒全传》。读完了这本书,我既高兴,又悲哀。高兴的是,宋江这伙人英明神武,被朝廷招安后,灭大辽,降三寇,立下赫赫战功;悲哀的是,到最后,梁山一百零八将,有的镇方腊时战死,如董平、秦明等;有的被朝廷害死,如宋江、卢俊义等;有的因某种原因病死,如林冲、杨志等;还有的,因觉得朝廷昏庸,而回家,如公孙胜、柴进等。最后留在朝廷当官的,只有关胜、呼延灼等二十一人。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痛恨那几个人:李固,曾在卢俊义家门口冻倒在地,后被卢俊义救起,但他恩将仇报,勾结卢俊义妻子贾氏,打通关节,将卢俊义送进大名府大牢里,后宋江兵打大名府,救出卢俊义,擒了李固和贾氏,让卢俊义亲手宰割了这两个人;高俅,因为高衙内看中了林冲娘子,便诱林冲入白虎堂,后指使董超、薛霸害他,后在野猪林被鲁达救下,在沧州做个看管草料场的工作,高俅见失败了,又让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他的心太毒了;王伦,嫉贤妒能,林冲上梁山时,他企图拒绝他,一切被林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晁盖这伙人上山被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一刀杀了王伦,真是大快人心……
我还对两个英雄表示敬佩: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勇不可当;鲁智深,对朝廷的认识是明澈的:“……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就如俺的直裰染作皂了,怎洗杀干净?”我对他的看法坚决认同。
对于水浒传,我最不满的就是宋江招安了。那时朝廷昏庸无比,宋江完全可以联合江南方腊,去推翻朝廷的。也许,那时,百姓就可以过上不被朝廷欺压的幸福生活。当方腊入刑场的时候,我觉得宋江和他一样是好汉,何必自相残杀,弄得两败俱伤?宋江招安,虽然立下不少功劳,但是,朝廷只不过把他们当成武器,去消灭那些农民起义军罢了。所以说,我对宋江的印象不太好,他亲手壮大了梁山,却又亲手毁灭了梁山。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如何做人:要做一个像李逵一样忠诚的人;要做一个像武松一样勇敢的人;要做一个像吴用一样智慧的人;不能做像王伦一样嫉贤妒能的人;不能做像李固一样恩将仇报的人;不能做像高俅一样心胸狭獈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2
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