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广的故事

要易懂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民间流传)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

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2、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

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扩展资料:

人物特点: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

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

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

李广军中缺乏归化汉朝的匈奴向导和通边情地理晓匈奴语言的边疆汉人向导,导致大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和地点与各领兵将领之间配合与协调捣巢,最后因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1、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

过后再射,他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从此,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2、后悔杀降

李广是汉朝著名的将军,战功赫赫,但是又极具悲剧性,一生无法封侯。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

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

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

扩展资料:

李广的悲剧性结局:

李广,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名将,他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出身名门,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

他一生战功赫赫,敌人闻之色变,威望极高,却因为性格等诸多原因,一生未能封侯。最后一次打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结束了其辉煌又极具色彩性的一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 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 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 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

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3.个人主义

李广管理军队非常放任,带兵不组织、不整理队形,晚上也不巡查警示,唯一做的事就是让侦察兵走得远一些,察看敌情,特别是打仗不讲究排兵布阵,战场上只表现出个人的勇猛,而不是作为主帅的谋略。

4.对战匈奴

一次李广身边只有一百个士兵,突然遇到匈奴主力,士兵争相逃跑,李广说:“我们现在逃是逃不掉的,不如把鞍马放下来,盔甲脱下,坐在草地上。”就这样,匈奴兵与李广对峙到晚上,匈奴怕李广是诱兵,怕有埋伏,引兵撤退。

5.黄弓射杀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

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扩展资料:

李广,西汉名将,历任中郎、陇西都尉、骑郎将、骁骑都尉、上谷太守、上郡太守、边郡太守、卫尉、骁骑将军、右北平郡太守、郎中令等职。唐德宗供奉李广于武成王庙内,宋徽宗追尊李广为怀柔伯。

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

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1、相传,汉代右北平一带有老虎出没,时常伤人,民皆惧之。李广在此任太守时,经常出行围猎。一次,李广率众出猎夜归,乘着朦胧月色,从一山庄外经过。这里山谷纵横,草木丛生,正是老虎出没处。

李广与随从正在丛林行走,忽见一悬崖旁草丛中卧一个庞然大物,定目视之,正是一只大老虎。李广忙张弓搭箭,双臂使出千均之力,猛射之,只听“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虎。随从忙跑过去一看,中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横卧草丛,其状类虎。

再看那只箭,早已连同羽毛一起,没进坚石。连李广也怀疑自己竟有这般臂力,便复归原处,又张弓搭箭,照此巨石连射三箭,然而,箭触顽石,火星迸溅,箭折羽飞,竟无一支再入坚石。

2、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3、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

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4、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5、李广和退隐住在蓝田县的前颖阴侯的孙子灌强常到南山中打猎。曾经在一天夜里,李广带着一名骑兵外出,跟别人在田间饮酒。回来到了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阻止李广。李广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的呢!”就让李广住宿在霸陵亭下。

不多久,匈奴入侵辽西,杀太守,打败韩将军。韩将军转移到右北平,死了。于是皇帝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霸陵尉与他一起赴任,霸陵尉来到后李广就杀了他,然后上书自行谢罪。李广在右北平郡,匈奴都称呼他为“飞将军”,躲着李广,数年不敢入侵。

扩展资料:

李广的性格特征: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

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

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李广军中缺乏归化汉朝的匈奴向导和通边情地理晓匈奴语言的边疆汉人向导,导致大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和地点与各领兵将领之间配合与协调捣巢,最后因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8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射石搏虎: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3、对峙匈奴:一次李广身边只有一百个士兵,突然遇到匈奴主力,士兵争相逃跑,李广说:“我们现在逃是逃不掉的,不如把鞍马放下来,盔甲脱下,坐在草地上。”就这样,匈奴兵与李广对峙到晚上,匈奴怕李广是诱兵,怕有埋伏,引兵撤退。

4、汉之飞将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

5、黄弓射杀: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广射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