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注解有哪几种常见的情况?

如题所述

我不太清楚你具体想问的是什么,如果是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类:
1.传注类 (1)训、诂: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2)传: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到后代也作一般的注释名称。(3)注:始于东汉郑玄,下己意,作解说,使经义著明,与传一脉相承。(4)笺:对原注隐而不显、略而不详之处加以阐发,或记下自己的不同看法。
2.章句类: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但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如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等。
3.义疏类: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宋以前,疏和经、注单行成书;宋以后,为方便阅读,始将疏与相应的经注合刊在一起。所以义疏类注本都包含原文、注、疏等几部分。
4.集解类: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一种注释,包括集注、集传、集解等。
5.音义类:注音释义,此类著作注音为主,有事兼有简单释义,或指出经典不同版本的异文情况。音义书在给多音多义词注音时,注音本身即暗含释义。
(以上内容主要来自王宁老师主编的《古代汉语》,^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