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的《永乐大典》只剩4%,为什么依然价值连城?

如题所述

在历史长河中,存世的《永乐大典》仅有4%的珍贵副本,却依然堪称无价之宝,它的每一册孤本都承载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这部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大典,见证了历史的烽火与变迁,正本可能已与明成祖朱棣长眠于永陵之下,副本则在历次浩劫中流失海外,甚至在八国联军入侵时遭受重创,仅存部分于世界各地零星散落。


国家图书馆的珍藏犹如失落明珠的重聚,其中,如2020年在巴黎拍卖的640万欧元拍品,象征着《永乐大典》回归之路的曲折与艰难。鉴定每一份零册的真伪,需要依赖其独特的卷目编号和装帧特征,这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馆方正致力于研发数据库,以守护这些学术瑰宝,让它们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张忱石等学者的辛勤搜集,使得《永乐大典》增加了67卷,它们在辑佚古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旧五代史》的失而复得。然而,尽管《永乐大典》在古籍辑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编纂体例的特殊性也导致了错误的可能,如《元和姓纂》的修订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馆长袁同礼曾指出,对宋元文献的编校仍有遗漏,但《永乐大典》的发掘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例如张忱石编纂的《永乐大典方志辑轶》收录的失传方志,对历史研究具有深远影响。《永乐大典》的发现之路,尽管充满挑战,但新的零册发现依然难觅踪影,国内的焦点转向了八国联军曾涉足的国家。国家已启动大规模的影印出版计划,其中已出版的233册,占据了现存总量的56%,任继愈等专家倡导全球的合作,以期进一步扩大这些珍贵文献的影响力。


为了全面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遗产,国家图书馆特意定制了新书柜,为回归、新发现及暂存的62册《永乐大典》预留了空间。这些古籍的曲折命运,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它们的每一页都值得我们珍视。而那些曾经南迁上海、避战火至美国,后又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贵篇章,其所有权虽在,但中国的文化记忆永不磨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