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划分标准

如题所述

土壤的矿物质构成是由风化和成土过程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构成了其基本结构。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广泛,从10微米到10毫米不等,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各异。土壤粒级划分是根据颗粒大小及其特性进行的,各国的标准有所差异。在中国,土壤粒级划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卡庆斯基制、中国自定标准、国际土壤联合会的国际制以及美国制。这些分类体系都采用了石块、砾石、沙粒、粉粒和粘粒五大类别,但具体的粒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卡庆斯基制和中国早期的标准以0.01毫米为界限,将1-0.01毫米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小于0.01毫米的为物理性粘粒。美国制在1995年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分级,分为8级,从粗砂到粘粒,粒径小于2毫米的都被视为土壤。砾质土的划分根据石砾含量,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其砾石含量有所不同。当砾石含量超过30%时,会直接命名为砾石土,并根据砾石含量分为轻、中、重砾石土,同时会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


土壤颗粒的理化性质与其大小密切相关。石砾和砂粒抗风化性强,养分释放慢,而粉粒和粘粒则更容易风化,各有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粘粒的比表面积大,保水保肥能力极强,而石砾和砂粒则相对贫瘠。这些特性在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扩展资料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