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自杀得很悲壮的人物或者场景?

如题所述

历史上自杀得很悲壮的人物或者场景有八女投江、云山六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等。

1、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19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妇女团教导员冷云带领着八名抗日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被日寇围困于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边。面前是敌人肆虐的炮火,身后是冰冷的乌斯浑河。女战士们相互搀扶着,做出了最后的抉择,她们宁死也不当俘虏,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然后毁掉枪支,相互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她们是: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第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战士郭桂琴、黄桂清和王惠民、李凤善。其中,年龄最大的指导员冷云23岁,最小的战士王惠民只有13岁。半个月后,闻知此事的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2、挂云山六壮士

1940年秋天,百团大战打响,晋察冀军区负责破袭正太路东段,挫败了侵华日军迅速南下的计划。日军恼羞成怒,纠集了三四千的兵力,向井陉三峪村扑了过来,想要进行疯狂报复。

当时,熊伯涛率领的左翼纵队指挥部就设在三峪村,八路军主力奉命转移,牵制敌人、保护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的任务,就交给了平井获游击大队。9月5日,三中队在大队长何扬文和中队长李鸿山带领下开往地势险要的挂云山阻击敌人。武委会的妇女部长吕秀兰主动请缨,跟部队一起牵制敌人。

他们成功地将敌人吸引到挂云山,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中,李鸿山壮烈牺牲。吕秀兰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群众的任务后,又率领五名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后,六位勇士弹药用尽,他们把枪砸坏,面对着从四面涌上来的敌人,他们纵身跳下悬崖,壮烈殉国。他们分别是:妇救会主任吕秀兰、第三中队战士康英英、炊事员刘贵子、区公所助理员康二旦、15岁的少先队员康三堂和16岁的李书祥。

3、狼牙山五壮士

“百团大战”给了日军迎头一击,吃了亏的敌人叫嚣着——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八路军。1941年9月,日军调集了3万多主力部队,疯狂地扑向了晋察冀。一时间,狼牙山周围狼烟四起,陷入一片火海中。9月24日,日军特种山岳部队的2500多人兵分9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包围了易县境内的狼牙山,他们企图围歼驻扎在这里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日军气焰十分嚣张,他们扬言“这次扫荡,要石头过刀,草木过火”“狼牙山也要晃三晃”。

为了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凶猛攻势,八路军主力部队决定转移到外线作战,留下第七连掩护。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命令七连:“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把敌人死死拖住,明天12点以前,不准让敌人越过狼牙山顶峰棋盘坨,掩护我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同时,杨成武指示七连要等大家安全转移后,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做最后的转移。听到这个消息后,六班班长马宝玉主动请缨,要求执行阻击任务。

在战斗中,他们将敌人引到棋盘陀顶峰,子弹打完了,他们从地上搬起石头向敌人砸去,最后英勇跳崖。这五位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21岁,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人;副班长葛振林,24岁,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胡德林,19岁,胡福才,18岁,他们都是河北容城县人,更是叔侄关系;宋学义,23岁,河南沁阳人。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为国捐躯,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悬崖的树枝挂住,身负重伤,后来在战友和乡亲们的援救下返回连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了全国全军,受到了老百姓的崇敬。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为纪念在狼牙山反“扫荡”中英勇牺牲的马宝玉等同志,指令各部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1942年3月24日,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在易县北娄山召开庆贺反“扫荡”胜利大会,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晋察冀军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在会上宣读了嘉奖令,并分别授予葛振林、宋学义一枚刻着“坚决顽强”字样的银质荣誉奖章,和一枚“青年模范”奖章。

1942年9月底,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为纪念马宝玉等三名烈士,在狼牙山棋盘坨峰顶建造一座纪念塔。塔身的正面题词是“狼牙山三烈士塔”,背面是纪念碑文,碑文概括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全国解放后,为永远纪念五壮士的英雄业绩,1959年3月纪念塔重新修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深切地表达了晋察冀军民对五壮士的深情厚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