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闻而传之者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的而的意义及用法

有闻而传之者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的而的意义及用法

1、有闻而传之者:翻译就是有听到然后去传播他的人。“而”在这里不是转折,就是简单的连接词,表示然后的意思。

出自:春秋 吕不韦《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之《穿井得一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人不知而不愠:解释为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而”在这里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却的意思。

出自 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扩展资料:

“而”在文言文中作连词时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有着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纹。

2、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3、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正当我心中惊骇想要回去(的时候),却有(一种)巨大的声响从水面上发出。

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例: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译文: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但在人民方面有不足。

5、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译文: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文: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7、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例: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我小心谨慎的站起身。

8、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例:玉在山而草木润。——《荀子·劝学》 

译文:宝玉藏在山中,因而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

9、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译文: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有闻而传之者的而用于表顺承,有听到又向外传播扩散的人。而是又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的而用于表转折,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而是却的意思。


扩展资料:

【而】的用法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通“也”,《庄子·天道》:“动而持,发也机;察而省……”也与而为互文,互文通用,也作“而”义解

and that; moreover;

而1

ér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1)

你;你的 相当于“尔”[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如,好像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9

第一句“而”为连词表示承接递进,翻译为“而且,并且”,第二句中的“而”是转折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两个句子的翻译分别为“有人听说了并且传了出去”,“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生气”。

扩展资料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09

“有闻而传之者”的“而”是表顺承的连词;

“人不知而不愠”的“而”是表转折的。

“有闻而传之者”的意思是有听到而且把它传扬出去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是没有人了解自己但是也不烦恼愤怒。

扩展资料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义: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朝而往,暮而归。

译文:早晨出发 晚上归来。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天资聪明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译文:把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

6、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译文:军队惊乱 如同大屋舍倒塌了一样。

7、通“尔”,你,你的。

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译文: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1-04
人不知而不愠
而表转折。

有闻而传者之者
而表顺承的连词。
有听到的而且把它传扬出去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