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有哪些

如题所述

令堂、令慈,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词。称对方的母亲。

古人对别人称自己长辈时,一般先冠以“家”字,称父亲为家父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 称呼别人的家人则冠以“令”字,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别人的母亲为令堂,别人的儿子为令郎,别人的女儿为令嫒。这是对别人一种尊称,相当于“你的”或“您的”。

扩展资料

其他尊称:

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父亲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郎:尊称对方儿子

家严、家父:指自己的父亲

家慈、家母:指自己的母亲

舍妹\弟:指自己的弟弟,妹妹

小犬:对自己儿女的谦称

拙荆\贱内: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2

我来限定一下,题主想问的是古代汉人儿女对母亲的口语称呼?不然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是太大不好回答。

妈:妈,母也。——《广雅·释亲》

通常来说,妈/娘是从古至今最常用的口语称呼。“Ma”发音也是人类各种语言基本共有的对母亲的称呼。

ma,ba,pa,da这几个音都是唇音,不需要任何的牙齿和舌头的发音技巧,是婴儿最容易发出的几种声音之一。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又最为亲密,所以早期人类很可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几种音来表示爸爸和妈妈的含义。

阿母、阿妈阿娘或者娘亲母亲都是其衍生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口语称呼。

题主在宋朝文学里看到的“妈妈”可能指母亲,也可能代指老鸨

相烦姐姐请出妈妈来,小闲自有话说。——《水浒传》

清代后演变为对年长女性的称呼,

既是如此,妈妈引路。——清·俞樾《七侠五义》


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变为现在的常用指代。

不知名的引用——

口语中,母亲有不少不同的称呼,包括妈、妈妈、妈咪(来自英语“Mummy”的粤语发音)或阿妈,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北方话“老妈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仆)、老母等称呼,满语称额娘。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要特别注意,有时候父亲或母亲的丈夫(继父)也会用儿女对母亲的称呼(妈妈或孩子他妈)代表他的妻子。

子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其母亲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幼儿及少儿时期,子女通常用一些较亲切的称呼,如妈妈等。青年之后,称呼通常为妈等。而另一些称呼,如妈咪、娘、阿妈等,可见于大多年龄阶段。

在古代中国的汉族皇族中,皇后所出的皇子和公主称母亲为母后,嫔御所出的子女需认皇后为嫡母,称皇后为母后,称生母为母妃,皇子、亲王的子女亦称母亲为母妃。清代的皇子和公主则称母后作皇额娘。英语“母后”(Queen Mother)一词是指现任国王或女王的母亲,即王太后,但王太后包括并非现任君主母亲的前任王后。

在中国的一夫多妻家庭中,父亲的正妻相对于庶出子女而言是嫡母,庶出子女称嫡母为“大妈”、“大娘”。父亲的妾相对于正室或其他妾所生的子女而言是庶母,子女会把庶母称为“小妈”、“X妈”(X为在妻妾中的排行)、“阿姨”、“姨娘”等,“阿姨”、“姨娘”的称呼相信是源于一些地区对母亲妹妹的称呼。题主如果还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对母亲的称呼的话,

第2个回答  2012-12-16
 令尊是指对方的父亲,尊称。
  令堂是指对方的母亲,尊称。
  令荆是指对方的妻子,尊称。称自己夫人时用“拙荆”,是谦称。
  令爱是指对方的女儿,与“令瑷”通用。
  令郎是指对方的儿子。称自己的儿子时用“犬子”,是谦称。
  令亲是指对方的亲戚,敬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16
令堂: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家慈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11
古人对别人称自己长辈时,一般先冠以“家”字,称父亲为家父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 称呼别人的家人则冠以“令”字,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别人的母亲为令堂,别人的儿子为令郎,别人的女儿为令嫒。这是对别人家的谁谁谁的一种尊称,相当于“你的”或“您的”。
对自己的儿子,一般谦称犬子,对妻子的称呼那就多了,有娘子,夫人,内人,糟糠.还有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贱内,有表示贫寒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