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是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描写的就是长江三峡。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8千米,是由长江深切石灰岩所形成的险峻峡谷,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三峡是对这三大峡谷的总称。

翟塘峡从白帝城的夔门到巫山县,包括风箱峡、错开峡,全长仅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峡,但它的雄伟和险峻却远非其他二峡所能比拟。进入翟塘峡,两岸骤然紧束,江水如万马奔腾。壁立的山峰,像两扇大门耸立在江边,岩壁上镌刻“夔门天下雄”5个大字,提示着瞿塘峡的险要。这里江面最宽处不超过15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难怪大诗人杜甫用“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的诗句来形容它。

出翟塘峡,穿过大宁河谷,便可进入景致幽美的巫峡。巫峡全长46千米,宛如一条不间断的画廊。幽深、秀丽是巫峡最大的特点。船过巫峡,人们最大的愿望是饱览巫峡山峰的胜景,而神女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关于她的传说很多,在人们的眼里,她是正直、刚毅、勇敢、善美的化身,千百年来,它一直受到劳动人民的崇敬。

出巫峡,穿过香溪宽谷,便进入了西陵峡。西陵峡全长75千米,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包括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东段包括灯影峡、黄猫峡。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而闻名。著名的险滩有青滩、泄滩和崆岭滩,过去曾有“青滩、泄滩不是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说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1
三峡的形成,是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及江河发育的结果。在二亿年前的三叠纪,中国的地形与今天相反,东部高,西部低。今天长江流域的西部,是古地中海。今三峡一带即当时的海滨。在三叠纪末的造山运动中,这里海岸的地壳上升,古地中海大规模地向西后退,现今著名的黄陵背斜也初具规模地露出于海平面上。在它的西部和东部,分别出现了东西古长江的雏形。
在大约七千万年前的又一次造山运动中,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隆起,三峡地区的厚层岩石被挤压成弯弯曲曲的褶皱和断层。今天三峡地区的七曜、巫山、黄陵就是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形成的三段山地背斜。这三个背斜隆起以后,其东西两个坡面上发育的河流,各自形成相反的流向。到三四千万年前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时,长江流域的地面普遍间歇上升,于是出现了西高东低的地形。直到现在,三峡地区的地壳仍在缓慢上升。在三峡背斜隆起以后,其两侧的河流,即西部的古长江和东部的古长江,就在河流的下切作用和溯源侵蚀中相互靠近。由于此时中国已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所以东坡的河流比西坡陡,其溯源侵蚀能力也比西坡强。经过千万年的切割,三峡地区的三个背斜终于被切穿,于是东西两条古长江贯通一气,形成了今天的长江。
三峡形成之后,江水对河床和两岸的切割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使河床不断加深。这一发展,现在仍在继续中。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山高峰秀、壁陡峡窄、水曲回环的峡谷风光,‘山塞疑无路,湾间别有天’的感觉真好,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