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较好的工作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成绩斐然
  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有以下特点:产销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汽车工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较大提高。
  十年前,也是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国家经贸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座谈会。作为这个规划编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在大会上以“在竞争中成长,在开放中发展”为主题,对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引起了行业的热烈反响。规划提出的“必须坚持在竞争开放中的自主发展”方针,既是对过去汽车行业高关税壁垒、过度保护、行业竞争不充分现状的总结和调整,也是对我国即将加入wto,面对市场开放后国际竞争加剧的严峻局面采取的战略应对之策。但当时却引起了一些争议,认为步子迈得过大,后果难料。现在来看,十年前由原国家经贸委发布实施的我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所确定的应对入世的战略思路是完全正确的,除对“十五”汽车工业发展速度的预测比较保守外,规划确定的鼓励竞争、扩大开放、自主创新、调整结构、提高素质,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等的政策导向,对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一是产销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过去的十年可能是我国汽车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高速发展期,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5%左右。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207万辆,至“十五”末期的2005年,产量达到571万辆,增长了约1.76倍。“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09、2010年,年均分别增长48.3%和32.4%,产量迅速增至1379万辆及1826.5万辆。2010年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7760.99万辆的23.5%,而2000年这一比重还不到5%。汽车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612亿增至2010年4.05万亿,增长了10倍,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二是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2000年我国的主要汽车产品以引进为主,2005年以后不仅新车型上市频率大幅加速,几大汽车企业均开始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目前,主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已基本具备了整车设计和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并实现了自我配套。我国汽车工业形成了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引进技术及委托开发等多种科技创新方式,汽车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速。
  三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汽车工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壮大。如一汽和天汽的重组、长安重组江铃、上汽收购南汽、广汽重组长丰、兵装集团与中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中航集团的哈飞、昌河、东安等汽车及发动机企业进入新长安集团)等。大型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前3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由2000年的39%提高至2010年的49.1%。前10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7%。
  五是长期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整车制造的带动下,基本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零部件生产和配套体系,为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已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六是“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了初步成效。2000年我国汽车出口仅为1.5万辆,2005年达到17.3万辆,首次超过进口量,2010年达到了56.7万辆。汽车零部件出口额2000年为35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1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8%。从2006年开始,我国汽车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彻底扭转了持续几十年的逆差状态。国内很多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等。
  二、“十二五”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从国内情况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竞争将更加激烈。总体上看,未来五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自身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
  从国际环境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既孕育着新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一是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国际主要汽车企业为适应各国、各地区不同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纷纷采用全球采购、模块化供应方式,应用通用部件和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致力于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在汽车设计、制造、测试以及管理和服务领域,更加注重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在发动机、底盘、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娱乐、智能化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在安全、能耗、排放和舒适性等方面得到大大提高。
  三是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已全面展开。各主要汽车生产国,一方面通过采取法规约束、政策激励等综合措施,提出绿色汽车、低碳汽车等概念,大力发展和应用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同时设置并进一步强化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化。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在规模快速扩张同时,产品质量和水平的竞争更加激烈,汽车工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一是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升级对汽车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7802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58辆,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2008年全球平均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44辆,而当年我国为38.4辆。二、三线汽车市场逐步成熟,需求潜力不断显现。
  二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愈加凸显。首先,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巨大挑战。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国内石油需求量的上升。2009年,汽车消耗的汽油、柴油占国内汽柴油消费量的比例分别已经超过80%和40%,达到约1.3亿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将给我国带来更大的石油供给压力。其次,汽车污染物排放也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大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加剧,对汽车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三是一线城市汽车消费增长受到城市拥堵的制约。城市综合交通能力建设及管理水平和特大城市的汽车最大容量逐步饱和使这些城市的汽车消费受到市场约束。
  总体上看,未来五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自身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综合竞争能力较弱、零部件发展滞后、产业组织结构需进一步调整、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努力解决。
  三、“十二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加快零部件发展及其制造体系完善;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汽车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扩大开放和自主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全面优化汽车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把汽车产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提高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我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要努力完成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各领域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合理的研发布局,打破技术瓶颈,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逐步创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高整车研发设计水平,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提高cax(各计算机辅助技术综合)的二次开发和应用能力。要尽快提升发动机技术水平,尤其是突破高效低排发动机技术。要加快实现先进的自动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自主化。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汽车产业水平,积极推动智能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运用。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对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持续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二)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是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针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结构特点,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大企业集团整合要素资源,进一步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针对不同车型的市场结构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逐步淘汰劣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用二、三级市场及农村市场的汽车产品,引导和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提升下乡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品牌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汽车品牌凝聚着产品性能、技术水平、企业文化和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和巨大资金、人才的投入,要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必须建立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汽车品牌基础之上。我国汽车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自主品牌轿车起步晚,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用户对自主品牌轿车在技术水平、性能质量、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认同度与外资品牌相比差距巨大,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约束,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工程,掌握先进内燃机、高速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健全汽车节能管理制度。
  在传统汽车节能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汽车节能管理制度,适时提高并严格执行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并尽早明确2016到2020年的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指标和年度达标要求,抓紧出台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二是完善强制性汽车燃料消耗量申报、公告、标示制度,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汽车产品;三是研究并逐步建立财税政策与汽车燃料消耗量相挂钩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乘用车生产企业实施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为基础的收费制度;四是完善汽车产品油耗核查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加快零部件发展及其制造体系完善。零部件产品相对于整车的同步研发甚至超前研发是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是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基础。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远远滞后于整车技术的发展,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虽大,但中小企业多、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弱、开发投入不足。汽车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50%,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集中在低端零部件产品上。“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环保、节能水平,积极发展先进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其零部件,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积极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要鼓励拥有核心技术并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企业配套市场份额。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打破区域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汽车零部件配套的障碍,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多层次多渠道零部件配套体系。
  (五)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是“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汽车服务业是连接汽车生产和消费、惠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服务,是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就要以品牌营销为主体,建立新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旧车交易等的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以及汽车租赁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汽车服务业,支持有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由制造业向服务领域延伸,在推动研发、设计等环节发展的同时,拓展汽车金融服务和售后服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大力促进汽车产业聚集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强化汽车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机制。完善汽车服务业标准体系和行为规范,完善汽车服务相关的法规、规章、管理制度。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服务体系,拥有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实力和规模的汽车服务企业。
  (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要继续加强与国外的合资合作,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努力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要继续积极引导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不断扩大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的出口规模,增加品种、优化产品结构,在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国家整车市场的同时,稳步进入发达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拓展汽车零部件国外配套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高端市场,逐步提高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配套市场的比例,推动零部件出口从以机械类为主向机电类、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另一方面,推进企业向外向型、国际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海外投资设厂、实施跨国并购、带动技术和服务出口。要构建境外自主营销体系和配套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出口产品的零配件供应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国外技术和人才,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
  1.中国政府将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汽车快速发展引发的大量石油消耗及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难题。2010年,我国汽车消耗成品油达1.4亿吨,“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年均增长率可能达到10%~15%,即使我们按年均增长5%计算,到2015年,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3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按单车油耗年均降低4%计算,2015年也需要消耗成品油2.3亿吨,相当于消耗3.3亿吨原油。如果是以10%或15%的增长,对成品油的消费还要增加。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人类应对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战略选择。
  2.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长期,要重视传统汽车的技术水平提高,积极发展节能汽车,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传统汽车的能耗。
  3.要加快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标准法规体系、支持政策与措施体系、研究开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依托现有汽车工业基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培育和发展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0
目前来说,最好的工作应该属于公务员了,因为它就是所谓的“铁饭碗”,现在事业单位都是聘任制了,公务员待遇好,还有很多“灰色收入”,然后社会地位也较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不能笼统说什么工作最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自己能在那个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那就是做好的工作。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2-12-20
公务员啊。
第2个回答  2012-11-28
蓝领所从事的。。。。
第3个回答  2012-11-28
主要要看适合自己的,在自己喜欢的里面挑选空间比较大的,即使是很好的发展,自己不喜欢 做的也不开心,要清楚自己最后想要的是什么再选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