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诗人杜甫,求答案,求你们了,要考试了一定要500字

我最喜爱的诗人杜甫。
500字

读杜甫所感
年少读杜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小孩子是天真的,那些轻舞的蜻蜓、蝴蝶,装点了我们美好的童年。“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早春时节,听黄鹂歌唱,看白鹭齐飞,该是多么的美好!杜甫,这个名字,因为这些可爱的诗句,开始为我所记住。
中学读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时的诗人,俨然一位老者,诉说着国破家亡的苦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比于年少读的杜诗,这样的杜甫倍显苍老,也倍觉凄婉。“诗圣杜甫”,开始为我所认知;他的“诗史”,引领我回视千年前“哀民生之多艰”。
从教科书上,我学到了不少杜诗,到这对于了解杜甫,仍然不够。再读《杜甫传》,走进杜甫的一生。
杜甫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的杜甫可谓年少轻狂,借着家资四处游历,一次落第都对他而言不算什么。游历途中,杜甫还有幸结识了李白、高适等诗人。他们一同纵情山水,饮酒论诗,好不惬意!这时期的杜甫写诗极少,诗的品质也一般。《望岳》写于这一时期。
在杜预(杜甫父亲)去世后,杜甫失去经济支柱,不得不开始追求仕途上的发展。求官之途连连碰壁,以致于杜甫疾呼“儒术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最后好不容易弄到个管库房的小职,刚准备去上任,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在沦陷的长安城中,黯然而吟《春望》;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潸然而歌《哀江头》。从长安逃离后,杜甫投奔肃宗,被授予从八品的左拾遗。上任不久,就因进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参军。去上任的途中,杜甫看到了安史之乱的战火纷繁,看到了被战争徭役赋税所毒害的人民。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时的杜甫感到仕途无望,于是弃官携家入蜀,开始了晚年的漂泊生活。 到了成都,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个草堂,开始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虽然这期间也曾因叛乱流离过,但对杜甫而言,这样的生活是理想的。这一时期,杜甫写下了许多清新、闲逸的绝句。这样的杜甫,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豁达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杜甫仍在关心边疆战事和民生疾苦,从他这时期的一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几年后,杜甫好友成都府尹病死,他又踏上了漂泊的旅途。杜甫一家人,乘舟顺江而下,徘徊于两湖之地。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再加上心里上的积郁,杜甫终于不堪重负,病死于前往岳阳的破舟中。
理罢杜甫的一生,不免多了几分沉着。这个爱国爱民、心忧天下的诗人,遭遇可谓凄惨。哀杜甫之不幸,悲人民之疾苦,叹盛唐之衰落。
作为一个诗人,在杜甫身上集中了中华文化传统的优秀品质:他有仁厚之心,爱民胜己;他关心国事,穷达如一;他追求理想,永不放弃;他一息尚存,手不停笔;他珍视友情,不分高下;他待人诚恳,表里如一;他实事求是,不事阿谀;他富贵不淫,贫贱难移。作为诗人,他同样具备我国诗人的哲学观。作家罗兰说“这哲学,亦儒、亦释、亦道,却也非儒、非释、非道”。这样的哲学观,使杜甫有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亦有了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哲学观,让杜甫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个平衡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人生追求。我们赞颂杜甫,不仅因为他的诗,亦因为他的人格。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用他坚执的笔和满腔热血,奏响了盛唐诗歌的最后强音。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杜甫的一生,似乎一直在践行着这两句话。“天君须会意,人间要好诗”。杜甫之后,“好诗”已不再……
读杜甫,读到一种无私,读到一份责任,读到一种豪迈,读到一份豁达。读诗即读世,读世即读人,读人即人生。
千年以后,再读杜甫,依然那么伟岸、那么高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8
什么意思/追问

我最喜爱的诗人杜甫,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