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辰怎么划分的?

如题所述

12时辰对应时间具体如下:

1、子(午夜23时至1时):  

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2、丑(凌晨1时至3时):  

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

3、寅(凌晨3时至5时):  

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4、卯(清晨5时至7时):  

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

5、辰(清晨7时至9时):  

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6、巳(上午9时至11时):  

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7、午(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

8、未(下午13时至15时):  

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

9、申(下午15时至17时):  

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

10、酉(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

11、戌(晚上19时至21时):  

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

12、亥(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2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二时辰”简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4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并且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第2个回答  2022-09-19
子时:(23:00:00时至0:59:59时)
丑时:(1:00:00时至2:59:59时)
寅时:(3:00:00时至4:59:59时)
卯时:(5:00:00时至6:59:59时)
辰时:(7:00:00时至8:59:59时)
巳时:(9:00:00时至10:59:59时)
午时:(11:00:00时至12:59:59时)
未时:(13:00:00时至14:59:59时)
申时:(15:00:00时至16:59:59时)
酉时:(17:00:00时至18:59:59时)
戌时:(19:00:00时至20:59:59时)
亥时:(21:00:00时至22:59:59时)